合参之 问诊切诊_中医问诊_【中医宝典】

...类型等与疾病关系,针对妇女、小儿等不同对象,详察细。 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交谈,“诈病”者假诉,要有所识别取舍。 切 切诊主要含、触诊两部分。 一、 非常重要,但切忌夸张到神秘不可捉摸程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zhen/a11998.html

冲击(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舌形成了二次冲击,这二次冲击,是随着二次舌发展高潮而来。第一次冲击是从《金镜录》出现开始,《金镜录》抛弃中医传统诊法,即,专以舌辨证。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舌形成了二次冲击,这二次冲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4.html

方证是辨证尖端——论“方证对应”科学内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正确指导方证,求得方证对应。 ●方证对应不是简单方和证“对号”,而是涵盖了方与证、药与病情严格对应,即寒、热、虚、实、表、里等对应。 ●中医所有辨证方法和理论,最终都要落实到方证对应;方证对应是中医所有辨证方法尖端。 近来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186.html

澄空简单说_【中医宝典】

...在中医诊病中只能算巧,下工之法。古人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既然很多人这么神秘切脉。我就简单说一说。 切脉是根据位、数、形、势来断病位就是寸、关、尺、浮、中、沉。寸看心肺头,关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60.html

中医----切_【中医宝典】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资料。切诊包括和触诊两个部分。 (一) 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45.html

-滑脉男女准确性多大_【中医宝典】

...俺老师虽然切脉没看出男女,但这也不是他技术不行。二十八中有一种滑脉,会出现在有肺病,和食积人身上,也会在孕妇身上出现。过去没有B超,没有验孕棒,就只靠中医切脉。过去中医界有种说法,男左女右,就是说如果是男孩,左手滑脉比右手滑脉明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1.html

方症不能代替方证——与熊兴江医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机性质判断,古今中医都可能运用相同处方“随证治之”。 “十人一方”当是建立在 “证”同基础上 《伤寒名案选新注》李士材医案:治吴君明,伤寒六日,谵语狂笑,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众议承气汤下之。士材浮而大,因思仲景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932.html

大小肠部位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五脏六腑皆有定位:左寸心;左关肝胆;左尺肾与膀胱;右寸肺;右关脾胃;右尺肾与命门,自叔和倡导以还,历代医家成宗之从之,已成千古定论。虽偶有一二异议,终不能易电。惟大肠与小肠两腑,在寸在尺,诸说不一,而见仁见智,各有至理焉。陆定圃《...

http://qihuangzhishu.com/144/13.htm

要领之六字诀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分,气之降也。应日至,去日止。”由于,上下来去至止六字,将脉象千变万化概括无余,成为诊脉时简易而颇切实用方法。所以,后世医家称之为“六字诀”。《指南》称其为“中之神机”。《景岳全书》则称之为“家之纲领”。 上指寸,下指尺。在一般...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2.html

手诊——“未病”有效之道_【中医宝典】

...望色诊病是中医诊断中首先强调方法,但如何进行技术层面操作,历史资料中则只见大端,具体之道没有论述。笔者在20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手部气色望诊具有可操作性,实践证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而且对“未病”有实际意义。 手部气色望诊笔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29.html

共找到1,088,1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