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变化,因此一切都不真实,这就是“应化非真”。佛最后念四句偈语,是对《金刚经》义理的概括总结。总之一切“有为法”即一切红尘万象,如梦幻,如泡影,如露水,如闪电,都是转瞬即逝,也就是标目所谓“应化非真”,一切都是变化不居的,是不真实的...
...信崇奉,把它明示天下,就同真正的天瑞一样了。譬如那《河图》《洛书》,谁敢说不是天瑞呢?陛下以为真是河能出图,洛能出书吗?这乃是圣人用神道设教,假造出来,诱服天下人心的哪!” 真宗沉思了一会,说道:“王旦恐怕不赞成吧?”王钦若奏对道:“臣把...
...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 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限,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
...语在《元后传》。 章既死,众庶冤之,以讥朝廷。钦欲救其过,复说凤曰:“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以为不坐官职,疑其以日蚀见对有所言也。假令章内有所犯,虽陷正法,事不暴扬,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
...明皇注本与释文互校’,知铁桥先生曾依据唐刻别为考异,然求之三十年不可得。”今蒋氏云云,殆亦未见严可均书与景龙碑刻而致疑者,此亦可见考证工夫之难。 其事好还: 魏稼孙曰:御注脱“好还”二字,严失校。 谦之案:“还”,释文“音旋”。范应元云:“...
...谓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金生 是個聰明的人,在他門下,知高識低,温和待人。”《隋唐演义》第三十回:“你小小年紀,倒知高識低,曉得事務,先念皇恩,又不敢誇張,真可謂淑女矣!”...
...尚书右丞刘燕客、朝议大夫守御史中丞贾敏行等,参撰《律疏》,成三十卷,四年十月奏之,颁于天下。自是断狱者皆引疏分析之。永徽五年五月,上谓侍臣曰:“狱讼繁多,皆由刑罚枉滥,故曰刑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末代断狱之人,皆以苛刻为明,是以秦氏网密秋荼,...
...其有不有;心与太虚同无,其无不无。’庶几知此哉!” ※《六祖解金刚经》一卷 晁氏曰:唐僧惠能注。《金刚经》凡六译,其文大概既同,时小异耳。而世多行姚秦鸠摩罗什本。 ※《六译金刚经》一卷 陈氏曰:此经前後六译,各有异同,有弘农杨版A32者集...
...置诸太庙,其若之何?’夫《春秋》之书,百王取法,若受不臣之筐篚,纳弑逆之朝贡,不以为愆,何所致伐?臣谓莫离支所献,自不得受。”太宗纳焉,以其使属吏。 太宗既灭高昌,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遂良上疏曰: 臣闻古者哲后,必先事华夏而后夷狄,务...
...悬科取士,固当优容。按旧制,九经一举不第而止,非所以启迪仕进之路也。自今一依诸科,举人许令再应。” 按:自唐以来,所谓明经者,不过帖书、墨义而已。愚尝见东阳丽泽吕氏家塾,有刊本吕许公夷简应本州乡举试卷,因知墨义之式盖十馀条,有云:“作者七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