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书·权书引》苏洵 人有言曰:儒者不言兵,仁义之兵无术而自胜。使仁义之兵无术自胜也,则武王何用乎太公,而牧野之战,“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又何用也。《权书》,兵书也,而所以用仁济义之术也。 吾疾夫世之人不究本末,而妄以我为...
...《太玄论·太玄总例引》苏洵 吾既作《太玄论》,或者读扬子之书未知其详,而以意诘吾说,病辞之不给也,为作此例。凡雄之法与夫先儒之论,其可取者皆在。有未尽传之己意,曰姑观是焉。盖雄者好奇而务深,故辞多夸大,而可观者鲜。始之以十八策,中之以...
...《有骥在野》苏洵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 子不我良,岂无他人。 絷我于厩,乃不我驾。 遇我不终,不如在野。 秃毛于霜,寄肉于狼。 宁彼我伤,人不我顾? 无子我忘。 《有触者犊》苏洵 有触者犊,再箠不却。 为子已触,安所置角? 天实畀我,子欲...
...《史论·史论序》苏洵 史之难其人久矣。魏、晋、宋、齐、梁、隋间,观其文则亦固当然也。所可怪者,唐三百年,文章非三代两汉当无敌,史之才宜有如丘明、迁,固辈,而卒无一人可与范晔、陈寿比肩。巢子之书,世称其详且博,然多俚辞俳状,使之纪事,当复甚...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
...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德象天地曰帝。静民则法曰皇。...
...张焘 呜呼,蜀山之英,岷山之灵,积久凭厚,而君晚成。怀策囊书,再游上京,二子侍来,一时贵名。群公要官,推挹荐藉,苏氏文章,遂擅天下。礼经、《谥法》,雠绎未暇,天不慭遗,忽従奄化。呜呼识君,亦既旧故,旅榇之归,莫吊孺慕。佳城之掩,远莫瞻顾,...
...李东垣之书,间附己意,集而为此。别著《汤液大法》四卷,《医垒元戎》十卷,《阴证略例》、《论萃英》、《钱氏补遗》各一卷。 《日用本草》时珍曰︰书凡八卷。元海宁医士吴瑞,取本草之切于饮食者,分为八门,间增数品而已。瑞,字瑞卿,元文宗时人。 《本草歌...
...门人问曰.仲景伤寒论.固非完书.诸家编次.各一是非.当奉何为定本.答曰.此不能定.并亦不必定者也.仲景书当汉魏之交.久已散佚.脱不有叔和.今日安能复睹其书.叔和裒集旧论.自以序例冠于篇首.各篇之中.亦间有增入.仲景本论.逼真汉文笔法.叔和...
...伤寒著作。各二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有“多岐而不一”的感慨。及见《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岐者,渐归一贯”因此以《尚论篇》等为依据,衍义出缵绪二论。书名的意义,张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