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三道家虚心养气的真传_道家_【文学360】

...老子第三虚心实腹与鼓气 可是在秦汉以后修学神仙丹道的道家方士们,大多都遵守老子的告诫,要极力做到“绝嗜禁欲,所以除累”的功夫,以便具有学仙得道的资格。不过,请注意我所说的“大多”这个概念。当然包括自认为是黄帝传承的“黄老之道...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6.html

老子第十九唯大英雄能本色_道家_【文学360】

...几乎都是盗跖。 老子提出了上述的道理后,接着“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文”,代表思想、理论。,为什么要抛弃圣智、仁义、巧利这三项东西呢?这个哲学道理发挥起来太多太多,一言难尽,因此暂不讲它,只要把握住这个观念就行了。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6.html

老子·道经·第二解读

...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的、新颖的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奇”与“正”作为对立的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正复为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9.html

老子第二十三这自然不是那自然_道家_【文学360】

...,可惜在印度已经湮没彰,再也找不到了。所以,中国道家老子的自然,不和佛印度外道学派的那个自然相同,这一点需要特别了解清楚。但在正统的佛经里面,“自然”这个名词,从来未曾用过,因此一般就误认为老子所说的自然,与印度的一派哲学相同,那么,...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2.html

老子·道经·第二十六评析

...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然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彻底的。例如任继愈“动与静的矛盾,应当把动看做是绝对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老子虽然也接触到动静的关系,但把矛盾的主要方面弄颠倒了,也就是把事物性质弄颠倒了。因此...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8.html

老子第十三天下由来轻两臂_道家_【文学360】

...,见于庄子·杂篇让王篇。 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 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 然而摆之者必有天下。君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攫也。子华子曰。自是观...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5.html

老子第十四时空心物与道的体用_道家_【文学360】

...已久王弼编排的老子八十一的次序,从本章开始,又另起炉灶,转入辩说物理的境界,似乎相衔接。其实,与十三所讲,不可为物情所累,而困扰于世俗的宠辱,因此而生起得失之心。而且进一步了解宠辱的发生,都由于我有我身之累而来,“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6.html

老子第四汉文帝、康熙、郭子仪_道家_【文学360】

...开建清朝统一的局面。以十多岁的少年,处在内有权臣、外有强藩的局面,而能除鳌拜,平三藩,内开博学鸿词科以网罗前明遗老,外略蒙藏而开拓疆土,都自然而然地合于老子的“冲而用之或盈”、“挫其锐,解其纷”的法则,深得老子的妙用。因此,特地颁发...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1.html

老子第五正言若反_道家_【文学360】

...为了重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以及后面的“圣人死,大盗不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等的一贯涵义,且让我们引用庄子·外篇(月去)箧篇中所的话,便可了解老子当时所以菲薄圣人讥刺仁义,都是为了世间多...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9.html

老子第三世上无如人欲险_道家_【文学360】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可以不久也。”礼记的说明中,又“男女饮食,人之大欲存焉。”孔子虽然像后来的告子一样,强调“...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4.html

共找到751,0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