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十三这自然不是那自然_道家_【文学360】

...,可惜在印度已经湮没不彰,再也找不到了。所以,中国道家老子的自然,不和佛印度外道学派的那个自然相同,这一点需要特别了解清楚。但在正统的佛经里面,“自然”这个名词,从来未曾用过,因此一般就误认为老子所说的自然,印度的一派哲学相同,那么,...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2.html

老子·道经·十六评析

...“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的概括。“静”“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的作用。再说“归根...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7.html

老子·德经·四十八评析

...,也是对的。老子的错误在于把理性思维绝对化使倒向了唯心主义,甚至陷于排斥感性知识的错误。”(老子的研究老子哲学讨论集23页)张松如先生“‘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并不是老子的一种什么神秘的、蒙昧的反理性的主张,而是一定...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0.html

老子第二十四投鞭断流的苻坚_道家_【文学360】

...,有体有用,道体在形而上的自然,道用却在万物万事,平常日用之间。因此,的道,也正如孔子的门人曾参所著大学一书中所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不能离开此道。 因此,老子前后所说的知四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在体而言,有同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5.html

老子·道经·评析

...任何人所创造的,而是创造世界的种子,是一种“以太”的物体。“逻各斯”无时无处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但人们却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确实的。(可参阅古希腊罗马哲学17—26页)老子的“道”同样具有“罗各斯”的这些属性和职能...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2.html

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严可均曰各本“上”作“尚”。 罗振玉曰敦煌本作“不上宝”。 谦之案作“上”是也。“宝”字疑误。“上”“尚”同。淮南齐俗训“故老子曰‘不上贤’者,言不致鱼于木,沉鸟于渊。”引亦作“上”,景龙、敦煌、遂州诸本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9.html

老子第二十六一肩挑尽古今愁_道家_【文学360】

...老子十六所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哥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的原理而来。如此习静修炼,锻炼精神和肉体,互相合一而归于至静之极的不动之动,便可达到神仙“冲举”的成果。这便是中国神仙方伎学术的根据。老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2.html

老子赵宋是再次的南北朝_道家_【文学360】

...至于由老子后半段所引起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无为之治的政治思想,在以往的历史上,常被误解,乃至被有些领导一个时代的帝王位,有意或无意地歪曲它的作用...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7.html

老子·道经·第二解读

...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的、新颖的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奇”“正”作为对立的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正复为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9.html

黄老的内涵-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乃至一切种种哲学,都涵在此一“道”字中。 清代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曾经“世间的道理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这的确是一则名言。试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9.html

共找到756,0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