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虚心实腹与鼓气_道家_【文学360】

...长大,又读过许多更深入丹经道书,甚至全部道藏,真有如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气势。只是相反地,历观许多修道学仙人们结果,以及一般通人达士著作,那又不免会心一笑,黄粱梦醒,仍然回到人本位里来。例如司马迁,曾经亲访修道学仙人们,...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5.html

老子进退存亡之际_道家_【文学360】

...“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这是佛学洞穿世事聚散无常名言,同时也是出世思想基本观点,可是以老子所代表道家哲学可以出世,可以入世,却有“挫其锐,解其纷”不死之药,长保“散而未尽”七字真言“功遂,...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7.html

老子第二十一老子物是什么东西_道家_【文学360】

...很严重拿着鸡毛当令箭吗?比如,庄子的话,十之八九为“寓言”,“寓言”一词最先出自庄子。近代日本翻译西方文化,将那些幻想假托故事,便借用“寓言”一词做代表。结果现在年轻人不懂,以为寓言就是文学家凭空幻想、所创作出来东西,如伊索寓言...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1.html

老子十九唯大英雄能本色_道家_【文学360】

...几乎都是盗跖。 老子提出了上述道理后,接着“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文”,代表思想、理论。,为什么要抛弃圣智、仁义、巧利这三项东西呢?这个哲学道理发挥起来太多太多,一言难尽,因此暂不讲它,只要把握住这个观念就行了。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6.html

老子十三天下由来轻两臂_道家_【文学360】

...,见于庄子·杂篇让王篇。 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 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 然而摆之者必有天下。君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华子曰甚 善。自是观...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5.html

老子十五濯足浊流人自清_道家_【文学360】

...本书看法,这不很可怜吗?却不晓得研究中国文化图书,几千年下来,连篇累牍,不可胜数。光是一部四库全书就堆积如山,而老子一书注解,可说汗牛充栋,各家有各家说法。有人读到焦头烂额,无法分清哪一种说法合理,只好想一套说词,自圆其说。...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8.html

老子英雄退步学神仙_道家_【文学360】

...。”李泌“臣昔为此,故辞归,誓不近天子左右,不幸今日复为陛下相,又观兹事。且其时先帝(德宗父亲代宗)常怀畏惧。臣临辞日,因诵黄台瓜辞,肃宗乃悔而泣。”(黄台瓜辞,唐高宗太子——李贤作。武则天篡位,杀太子贤等诸帝子,太子贤自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7.html

老子第二十二曲直分明转一圈_道家_【文学360】

...永远只有否定,也可以永远都是肯定罗!此其所以一变再变,而形成“误尽苍生是此言”了!由这个道理,我们一再说明老庄思想与孔孟学说,都是由理而来,以便明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所自来。 例如“曲则全”这一原则,也不是老子所独创易经...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5.html

老子半个芋头十年宰相_道家_【文学360】

...。 李泌到了成年时期,非常博学,而且对易经学问,更有心得。经常寻访嵩山、华山、终南等名山之间,希望求得神仙长生不死方术。到了天宝时期,玄宗记起幼年早慧,特别召来讲老子,任命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因而与皇太子兄弟等非常...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4.html

老子中外历史上悲剧_道家_【文学360】

...在富贵贫贱之际,这一类人生经验典故,多到不胜枚举。现在我们姑且摘取数则就反面发挥诗文,以发人深省。 仔细体会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宋、辽、金、元时期几首名人诗,便可了解老子本章有关人生哲学深意。也许这些作品未免过于悲观低调...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6.html

共找到1,107,94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