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著作。陈光淞撰于1915年。陈氏推崇叶天士《温热论》,但认为前人的一些注释不够理想,遂逐条加以笺正。作者的本意是“笺叶氏之旨,正诸家之失”(见序例)。全书分析比较精细,确有一得之见。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局限和片面的观点。现有1916年...
...温病著作。陈光淞撰于1915年。陈氏推崇叶天士《温热论》,但认为前人的一些注释不够理想,遂逐条加以笺正。作者的本意是“笺叶氏之旨,正诸家之失”(见序例)。全书分析比较精细,确有一得之见。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局限和片面的观点。现有1916年...
...温热之屡变而乱其真也,由于伤寒之一变而失其传。风寒诸病由太阳入阳明者,有《伤寒论》在,尚且各自为说。至温热而漫以为仲景所未言,更不妨别出己见,每先将温病移入他经,或且移作他证,如弈棋然,直无一局之同者。若喻嘉言移其病于少阴肾;周禹载移其病...
...王 履 王 履(1332--1391)字安道,号奇翁,又号畸叟和抱独老人。元末明初昆山人。其于《温热逢源》、《柳宝诒医案》、柳选四家医案》等。 柳氏毕生致力于伏气温病的研究,有一定的成绩。伏气温病是指感受外邪后,蕴伏于里,或因平素内热,复...
...温病热病之脉.或见浮紧者.乃重感不正之暴寒.寒邪束于外.热邪结于内.故其脉外绷急而内洪盛也.或不识脉形.但见弦脉.便呼为紧而妄治之.盖脉之盛而有力者.每每兼弦.岂可错认为紧而误以为寒乎.夫温热病之脉.多在肌肉之分.而不甚浮.且右手反盛于...
...一、辨其气之异 风主疏泄,寒主凝涩,二气虽有不同,然初皆冷而不热,其中人也郁而不宣,方其初受在表,自宜温散;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苏羌饮等方,皆散寒之剂,非解热之剂也。温热由伏气而成,热而不冷,其伤人也,立蒸而腐败,初起即宜凉解;栀豉汤...
...下利臭水,或如败酱,或带瘀血。诒按∶伏温热养于里,必以大便通达,为热邪之出路。此与伤寒便溏为邪陷者,其论相反,而其理则一也。或遇湿土司令,酿成湿温,则身痛异常,溲更混浊,当与湿证门参治。然湿从土化,土无成位,湿无专证,但治伏邪为主,辅以温通治...
...之温病言也。另有一种风温之邪,当春夏间感受温风,邪郁于肺,咳嗽发热,甚则发为痧疹。内经所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叶氏温热论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者,皆指此一种暴感风温而言也。伏气由内而发,治之者以清泄里热为主;其见证至繁且杂,须兼视六经形证,乃可...
...清代医家。字三源,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人。尝着《针灸逢源》六卷,现有刻本行世。...
...(即六淫之火气,消烁真阴者也,《内经》谓先夏至为病温者是也)即同上风温论治。但风温之病痉者轻而少,温热之致痉者多而重也。约之轻重浅深,视病之轻重浅深而已。...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