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论·易论》苏洵 圣人之道,得礼而信,得《易》而尊。信之而不可废,尊之而不敢废,故圣人之道所以不废者,礼为之明而《易》为之幽也。生民之初,无贵贱,无尊卑,无长幼,不耕而不沚,不蚕而不寒,故其民逸。民之苦劳而乐逸也,若水之走下。而圣人者...
...敕撰《大清一统志》卷二三四“严州府·桐君山”,《四部丛刊续编》) (6)岭名——“桐岭”。岭名的由来可见《严州府志》:“因名其人为桐君,县为桐庐,江为桐江,溪为桐溪,岭为桐岭,而山亦以桐君名焉。” (7)崖名——“桐君崖”。清代袁世经有《桐...
...《六经论·春秋论》苏洵 赏罚者,天下之公也。是非者,一人之私也。位之所在,则圣人以其权为天下之公,而天下以惩以劝。道之所在,则圣人以其位为一人之私,而天下以荣以辱。 周之衰也,位不在夫子,而道在焉。夫子以其权是非天下可也。而《春秋》赏人之...
...祖父: 苏序 父亲: 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作《名二子说》说明替儿子命名的来由。 母亲: 程夫人,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十八岁时嫁时年十九岁的苏洵。婚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苏轼一生思想深受母亲影响。 兄弟姐妹: 史书记载苏洵与程氏共生有三...
...《史论·谏论》苏洵 《谏论上》: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然则仲尼之说非乎?曰:仲尼...
...《史论·明论》苏洵 天下有大知,有小知。人之智虑有所及,有所不及。圣人以其大知而兼其小知之功,贤人以其所及而济其所不及,愚者不知大知,而以其所不及丧其所及。故圣人之治天下也以常,而贤人之治天下也以时。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
...此篇在网上流传,多名《让县自明本志令》,记得幼读《三曹文集》似名《让县自明志表》。藏书俱失,不能对正,存疑。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向汉帝上表章推让封邑,所以,题目当以后者为是。让县自明本志令 目录◎ 让县自明本志令...
...《衡论·远虑》苏洵 圣人之道,有经,有权,有机,是以有民,有群臣,而又有腹心之臣。曰经者,天下之民举知之可也,曰权者,民不得而知矣,群臣知之可也,曰机者,虽群臣亦不得而知矣,腹心之臣知之可也。夫使圣人而无权,则无以成天下之务,无机,则无以...
...《史论·管仲论》苏洵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戎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则齐之治也...
...长?岂其中有不自得,而外物有以戕?开封之原,新里之乡,三世于此,其归其藏。 太子中舍王君墓志铭〈康定元年〉 王君之皇考曰赠卫尉少卿讳某。皇妣曰南充县太君胥氏。皇祖讳某。皇曾祖讳某。君讳汲,字师黯。娶胡氏,安定县君。子男三人,女五人。男曰尚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