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科学化的彷徨--百年中医沉浮录⑧_【中医宝典】

...□ 郑洪 陆金国 广州中医药大学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医面临生死存亡之变局。中医之路,“返古”还是“维新”?“百年中医沉浮录”透过百年烟云,直指当下。 中央国医馆成立,全国中医药界备感欢欣鼓舞,认为国医可望有“出身之路”,“国药有中兴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998.html

中医文化杂谈_【中医宝典】

...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但近年报刊上的“中医文化”概念似乎并非这么广泛,以笔者所见,大概有如下所指:中医科普知识、与中医药有关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中医院特色环境氛围营造、临床思维中及医护技实施中的中医特色等。中国中医药报有一“中医文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39.html

告别中医中药(征求意见稿)_【中医宝典】

...内 容 提 要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科学的名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的名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药。 关键词:废除中医中药1879年,浙江儒学保守派人士俞樾先生发表废医论,最早,也最明确地提出了废除中医的主张〔1〕。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58.html

方舟子:我反中医不等于反中国传统文化_【中医宝典】

...反对中医并不等于反对中国传统文化,正如反对风水、卜卦不等于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在历史上中医在历代都是被社会主流瞧不起的,中医不过是“方技”,中医的典籍并没有被视为士人必读的经典,医家甚至连九流都算不上(据汉书·艺文志,九流指儒、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10.html

三种文化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有可能学好中医。而宋代的林亿、高保衡亦持如是观点。他们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言:“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已幸矣。”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高素质的人对中医不屑一顾,低素质的人,压根儿又学不好中医,所以,其不废绝...

http://qihuangzhishu.com/145/25.htm

心系中医命运——读曹东义新作有感_【中医宝典】

...各国寻常百姓家。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背后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也反映着历史的必然,理应引起当代学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近读曹东义教授新作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不仅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而且被其中揭示的哲理所鼓舞,使我们看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243.html

中医的内忧外患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但是,中医不管治疗什么难症,也不可能这样收费。中医就被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不值钱”,与廉价是同义词。假如一个人花同样的时间学医,学了中医只能维持自己的简单生计,学了西医却可以把赚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会选择去学什么呢?不问自明,答案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29.html

方和谦_大医·大师·大爱——纪念国医大师方和谦逝世一周年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讲稿。这些讲稿是方老最为珍贵的遗产,是他一生教学的心血与精华。据国医大师路志正回忆,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与方老利用晚上业余时间组织中医同道复习中医经典,以温故知新。方老精通伤寒,但从不自诩为“经方派”,主张“经方”、“时方”不可偏颇...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fangheqian/1094-2-0.html

杏林文化中医文化的标志_【中医宝典】

...秋风晚。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李端的“花洞晚阴阴,仙坛隔杏林。漱泉春谷冷,捣药夜窗深。石上开仙酌,松间对玉琴。戴家溪北住,雪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445.html

探寻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的契合点_【中医宝典】

...中医药学的现代化,而是别的什么化了。 笔者:有人认为中医文化研究是“发思古之幽情”,对现代中医发展没有什么价值。为此,您同国内有关专家在江苏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医文化的现代价值”笔谈,专题讨论了中医文化的现代价值。就此问题,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31.html

共找到623,82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