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孔穴.三百六十五其义始备矣.元滑寿着发挥一根据忽公泰金兰循经云.忽氏之书此间无传.然考其文.正与铜人同.则循经全采之于铜人而滑氏不及.寓目于铜人也.自此而降.各家撰述颇多.得失互存后学不能无迷.今本之于灵素甲乙.参之于铜人图经.而上自千金...
...中国针灸博物馆藏 民国铜人图 此铜人是一位长相俊美的光头裸体儿童,打开胸腹部的盖子,可以清晰地看出体内的彩绘器官。该铜人设计巧妙,雕工细腻。344个穴名,穴位总数647个,穴点用圆圈表示。...
...明代以后的医家按照传统的观念把不见于我国早期医书(《内经》、《甲乙经》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书)中的穴位统称为经外奇穴,实际上这些穴位都是我国历代针灸家不所发现的一些新穴位,近年来,在推广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又陆红发现了很多临床有效的新...
...大指次指叉为虎口,食指三节为三关,鱼际为版门,掌根为小天心,大横纹,总心经, 统名大陵。以后为天河水,内间使,掌根上为阳池,下为阴池,二池旁为交骨。四指后握拳缝处为后溪。十指尖为十王穴,中指左右为两端正,皆补《铜人》所未载也。...
...今具列一十二人形共计二百九十穴 上星一穴,在额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一寸、陷容豆是穴。督脉气所发。主疗头风,头肿皮肿而虚(按:据《针灸大成。督脉考正穴法》所引《铜人》原文,应为“头皮肿,面虚”,应是。)鼻塞,头痛。针入二分,留十呼,泻五吸。...
...中内录》言:太上老君传授《云台正治官图》,《治山灶鼎》等得四十一代相承。具人名代数如后: 第一代老君老君火山大丹治法传授三百人。唯三人系代:王方平、尹喜、徐甲。 第二代王君王君授三十人。唯三人系代:茅蒙、孙盈、章震。 第三代章震震授十七人。...
...伏兔,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别名外沟。属足阳明胃经。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或术者以手腕横纹抵患者膝盖上缘,当中指到达处是穴。一说在膝盖上七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旋股...
...足阳明胃经左右三十穴(图)厉兑二穴.金也.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针一分.灸一壮.内庭二穴.水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灸三壮.针三分.陷谷二穴.木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冲阳二穴.在足跗...
...十四孔穴.三百六十五其义始备矣.元滑寿着发挥一根据忽公泰金兰循经云.忽氏之书此间无传.然考其文.正与铜人同.则循经全采之于铜人而滑氏不及.寓目于铜人也.自此而降.各家撰述颇多.得失互存后学不能无迷.今本之于灵素甲乙.参之于铜人图经.而上自千金...
...经。卷一》“明堂上经、有眉冲穴。而铜人经、无之。理、目、五般痫、头痛、鼻塞等疾所。不可废者”) 水沟一穴,在鼻柱下人中(按:据《针灸资生经。卷一》作“一名人中”)。督脉、手阳明之会。主疗消渴、饮水无多少、水气遍身肿,失笑无时,颠痫、语不识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