诀_中风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谨摘其如左。一曰经脉诊法,即手足阴阳十二经也。外病必先起于经脉,内病亦必发现于经脉,故为诊病第一法。经脉有三阳,可以审卫气,以卫气盛于阳经也。经脉有三阴,可以察营血,以营血盛于阴经也。内经取结喉旁人迎穴为阳明,以候三阳经及卫气,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fenglun5662/277-12-0.html

内经素问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公子所着,程子谓出于战国之末。而其大略,正如礼记之萃于汉儒,而与孔子子思之言并传也。盖灵兰秘典、五常政、六元正纪等篇,无非阐明阴阳五行生制之理,配象合德,实切于人身。其诸色、病名、针刺、治,皆推是理以广之。皇甫谧之甲乙,杨上善之...

http://qihuangzhishu.com/336/77.htm

黄帝内经的由来_【中医宝典】

...方面的疾病,据隋书.艺文志记载,除了有黄帝内经外,还有一本黄帝外经。这两本书是姊妹篇。看来,黄帝内经是针对黄帝外经说的。 那么,在“内经”之前为什么冠上“黄帝”呢? 原来,黄帝是古代的帝王,姓公孙氏,又因他生于“轩辕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62.html

黄帝内经中如何论情志_【中医宝典】

....情志与疾病治疗 黄帝内经强调,治病根据患者的神志状态,决定、选择治疗措施,否则,治之无功。灵枢·本神开篇即谓:“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黄帝内经多次提示人们:“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以上旨在告诫人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41.html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黄帝内经简介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黄帝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ngdineijing/index.html

内经中对望色的论述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脏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正如灵枢·本脏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而在望诊中以望色为主,因“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素问·精微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652.html

原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忒.此之所以为人之神也.内经必自下而上推.始于季胁.以次附上.定其部位.自肘中曲池.量至神门.得一尺为尺.自尺至寸.得一寸为寸.其诊先尺后寸.先阴后阳者.以人身阴阳.皆起于足下.五脏之气.会于章门.章门在季胁之次.从三阴起足三阳而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7-1.html

内经_【中医宝典】

...肾交,阴阳合,坎离交媾而生丹药之意。此任督交会之处,能否通关是十分关键的,故以“铁牛耕地种金钱……”一段作为比喻。  内经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对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与胆、小肠、大肠、膀胱、胃等六腑,以及任督与十二经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58.html

先兆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诊察也比较方便,值得研究。三部诊法见表15-1。其中,阴经的病证多以寸口为主,阳经的病证则多以候人迎,故灵枢·四时气曰:“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三)遍身诊法又称三部九候脉法,起源于内经素问·三部九候,主要诊察部位...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8.htm

黄帝内经的神妙世界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内求,是我们往里求。这是提示我们每一个人都关注自己,生命就在于自己手中,生命更在你自己的内求当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长寿的。 现代人为什么对内求这么陌生,有点不舒服,总是马上想到吃药?平常更是想不到内求。我把现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27.html

共找到556,3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