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成伤寒论)以六经分证概括、认识外感热病;书中杂病部分(后人将其整理成金匮要略)按脏腑经络体系概括、认识内伤杂病。伤寒杂病沦创造性地建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脏腑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中医内科的形成奠定了...

http://qihuangzhishu.com/76/5.htm

半表半里最初出现于伤寒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冯世纶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对于半表半里是谁先提出、最早见于何处?历来争议不断,多数人认为是成无己先提出,理由是伤寒论记载是“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而成无己才明确提出“半表半里”。即“半在里半在外”,和“半表半里”不是同一词义。但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34.html

古代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是很原则的概念式的,单凭这些认识或单纯丰富这样性质的内容,是不足以做为全貌或微为主要内容的,有关这样的论述在内经、仲景书中论述的不多,并不能与其他具有辨证意义的内容相比。例如在素问·要精微论上有“长则气治,短则气病,微则烦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0.html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理论的影响,尽十余年的心力钻研内经伤寒论的阴阳例,并广泛参照王叔和、朱肱、许叔微、韩祗和等有关阴证阴脉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对于伤寒阴证的新见解。他首先指出,伤寒是人之大疾,病情最急,而阴证尤为严重。因为阴证准辨而难治,鉴于阴证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3.html

王丙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学家。字绳林(一作绳孙),号朴庄,吴县(今属江苏)人,系徐州府教授王瓒之曾孙,名医陆懋修之外曾祖父。自幼聪颖,攻读医学甚力,尤擅长于伤寒之。著作甚丰,有伤寒论,系其外曾孙陆懋修所校正,另有诀引方论证考正古今权量说...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88.htm

中医内科的定义、性质及范围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杂医”、“大方”,即中医内科研究的范围很广,传统将其研究的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一般说来,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1-1.html

入门四言举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一卷。宋·崔紫虚撰,清·莫熺注。刊于1742年。为莫氏锦囊十二种之一。莫氏认为崔氏四言举要“言宗经旨,理越前人,较之素(问)、难(经)诸书,又无浩瀚难测之患,……但言辞简要,含义实深”(见自序),遂予注释。注文主要参考...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66.htm

入门四言举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一卷。宋·崔紫虚撰,清·莫熺注。刊于1742年。为莫氏锦囊十二种之一。莫氏认为崔氏四言举要“言宗经旨,理越前人,较之素(问)、难(经)诸书,又无浩瀚难测之患,……但言辞简要,含义实深”(见自序),遂予注释。注文主要参考...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31.htm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理论的影响,尽十余年的心力钻研内经伤寒论的阴阳例,并广泛参照王叔和、朱肱、许叔微、韩祗和等有关阴证阴脉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对于伤寒阴证的新见解。他首先指出,伤寒是人之大疾,病情最急,而阴证尤为严重。因为阴证准辨而难治,鉴于阴证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4.htm

伤寒论序_伤寒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lun/98-2-1.html

共找到479,2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