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汤中桂枝琐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经服黄连汤3剂,患者的口腔溃疡就完全消失了。 方证是古代医家收集临床症状后判断归纳为证,并用相应的有效方药治疗,归结、积累的有是证用是方的经验,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方证伤寒论的主要组成内容,是辨证论治核心内容。著名经方家胡希恕指出,经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409.html

中医需有“术”更需有“道”——兼答李彦坤医师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释六经,认为本方证当有便干,即148条所说‘阳微结’。”这是原文内容。笔者之所以故意提到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唯一目的是想引起中医临床者的思考,思考中医,思考中医临床。 两种不同的认识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147条,对该条文和该方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815.html

痹痛病在厥阴太阴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五)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方证是否辨得正确。不过方证之辨,不似六经八纲简而易知,势须于各方的具体证治细玩而熟记之。”(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见于伤寒论“太阳篇”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616.html

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辩证为准则,灵活地运用于外感伤寒与内伤杂病的治疗中。据统计,伤寒论收载方剂113首(其中禹余粮丸有名无方,故实为112首),金匮要略收载方剂262首,除去二书重复者,实得269首。伤寒论中的方剂可分为十二类,如桂枝汤类19方,...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79.htm

张仲景寒热药共用组方规律探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顾文忠 顾勇刚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心医院 张仲景是中医方剂史上创制寒热药共用经典方剂的先师,笔者通过对其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以寒热药共用组成的方剂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有三种寒热药共用组方方法。 寒热并治法 该法是针对疾病发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895.html

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近代出现的新药,据其药物性味特点,以八纲辨证辨药,皆可应用于辨证中,发展经方方证。掌握经方方证,认识经方用药,临证遇到诸如伤寒论所记载的方证,或未见记载的方证,皆可做到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做到方证对应,临床得心应手。 经方用药,与经方方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144.html

伤寒论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治平二年(1065年)校正医书同刊刻伤寒论,并对其作出了很高的评价,熙宁九年(1076年)宋太医局将此书列入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这就使伤寒论的学术地位空前提高。伤寒论其书也大为流行,对伤寒论的研究更为深入和普遍,较唐代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8.htm

用排除法诊断半表半里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了病位在表、在里,那么就可以判断出是半表半里之证,再进一步结合寒热、虚实的情况,判断是偏于阳证的少阳病还是偏于阴证的厥阴病,然后再进一步辨方证。 半表半里是经方的重要概念之一。明确提出“半表半里”一词,始自于宋代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332.html

伤寒论集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等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见解以诠释伤寒论原文。另有补篇4篇论述伤寒部分病症和一些杂病,并附妇人伤寒、小儿伤寒、春温等。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26.htm

伤寒论集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等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见解以诠释伤寒论原文。另有补篇4篇论述伤寒部分病症和一些杂病,并附妇人伤寒、小儿伤寒、春温等。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36.htm

共找到469,72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