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和之_【中医宝典】

...所论,已经体现了中医是中和之。另外,在中医的精气神学说,神为,精气为和。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中医的这种重心神为尊中的表现,重脾胃为崇和的表现。《桂枝汤即中和之剂的典型代表方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24.html

论倒靥复灌复出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凡痘疮破损者,复肿灌作浆,不致干枯,及或原痘处复出一层,起发作脓者,此里气充实,毒不得入,犹在于表,未成倒靥,是逆之顺症也。若疮子重出一番,其人能食便坚,气充血足,足以胜其再出之毒者,尤为顺也。如食少而便润,则用人参白术散,或十全大补汤...

http://qihuangzhishu.com/342/1704.htm

民国时期废止医案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人士对中医界之批评更近乎苛刻。双方讥讽与谩骂之言日趋激烈。此后,中西医界的争论,逐渐由学理讨论泛化为意识形态争论。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围绕着废止问题,余岩、褚民谊等人先后提出了4项相关议案。其所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50.html

蒲松龄_医药典故_【中医宝典】

...的牌匾,赶出宝应。蒲松龄见门外吵吵嚷嚷,忙出门外察看,只见人群走出一位秀才,拱手道:先生号称诗,学生觅得小诗四句,请圣手赐教。说罢递上一张纸。蒲松龄接过一看,原来是一首人生四件喜事的五言绝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

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1053.html

世代为情独_【中医宝典】

...已是凤毛麟角,后继乏人了。 现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但是存在重西医,轻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全被西医垄断。在农村,不用说找个过去那样的名老中医,就是去找个不开一片西药的号脉,也不见得是一件容易事。这种境况的改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332.html

商周医事制度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一、宫庭医生分工 商代有管理疾病的小臣:中国甲骨文专家胡厚宣先生释小疾臣认为:这种职官既医治疾病,也从事医疗管理工作。(胡厚宣:殷人疾病考,《甲骨文商史论丛》初集,第三册,1943年)。它是我国文字迄今所见最早的宫。周代医官是继承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88.html

策群力办院,汇西学说更新_【中医宝典】

...卒于1951年,享年66岁。绍兴人,民国时期的医家。祝氏世代业,弱冠进蜀,问业于蜀中名医刘雨笙,继进军医学校学医,并随石田博士东渡日本,业成回国,名大振。主张吸取西医之长,以改进,是中西医结合的先驱人物。沪上名医陈苏生(绍兴市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07.html

医事制度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太医监,多由有权势的医生充任,汉昭帝时权臣上官桀,其妻父所幸充国为太医监。(《汉书·孝昭上官皇后》)。汉代的侍医,沿袭秦制,主要为帝王皇室和诸侯王诊治疾病,相当于后世的侍御医。《汉书·王嘉传》中的侍医伍宏,在董贤传待诏,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1.html

医家传记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秦国有良医,就派遣使臣求医于秦国。秦恒公(公元前603~公元前577年)派遣缓往诊,缓即到晋国,诊景公病直言不讳说:疾不可为也!因为病程已发展到在盲之上,膏之下的晚期,而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就是说,以砭石、...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28.html

少林寺将成立少林禅院_【中医宝典】

...变被动保健主动保健。具有动静结合功药合一身心双治特点的少林养生文化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法师在北京召开的少林养生文化遗产专家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概念,他把少林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902.html

共找到504,36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