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补体的降低和病情恶化有关。活动性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C1、C4、C2和C3降低,病情缓解时血清补体水平恢复正常。传染病及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时,C2、C3、C4均增加,总补体活性正常或升高。但晚期则降低。肿瘤患者补体...
...缺乏或灭活加速剂功能丧失(因子Ⅴ莱顿)使血栓形成危险性增高。 蛋白C途径缺失使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增加(表1),尽管有猜想认为血栓形成的高度危险性与获得性PC缺失之间存在联系,但仍需证实。 蛋白C途径的生理作用是抑制凝血系统,有报道显示与刺激...
...补体系统中除C1一个亚型外,其余10种在血清中都处于非活性状态,被激活后才有免疫作用。 ①C3主要在肝脏生成,因此其含量变化反映肝脏的功能。如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中C3均降低。 ②在急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与活动性系统性...
...如牙石刺激、妊娠及月经期亦可见齿龈出血;尿毒症、糖尿病等疾病亦可有齿龈炎及齿龈出血;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癞皮病等也可发生类似维生素C缺乏病的齿龈炎及齿龈出血。此外,矿物质及药物中毒也可有齿龈出血,如汞中毒的口腔炎,齿龈多肿胀,易出血...
...各种健康危害,避免被动吸烟造成的氧化性损害。但是,我们在测试中不能证明,服用维生素C与癌症和心脏病发病率的直接关系。” 迪特里希把生活在被动吸烟环境下的67名非吸烟者随意分成3组。第1组每天服用500毫克的维生素C;第2组服用维生素C、E和...
...葡糖酸内酯酶(gluconolactonase)的作用生成维生素C(抗坏血酸)。但人类及其它灵长类、豚鼠体内缺乏葡糖酸内酯酶,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由食物供给。图15-1 抗坏血酸的生物合成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中,尤以橘、柚、柠檬...
...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1.诊断标准和依据 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一书中拟定的国内诊断标准。 (1)有静脉血栓形成或无症状。 (2)抗活化蛋白C敏感比值(APC-SR)<2或校正的抗活化蛋白C敏感比值(n-APC-SR)...
...维生素C(Vitamin C,VC )即抗坏血酸(Ascorbicacid),是一种水溶性物质,具有还原性,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可因服用维生素C 而使尿液中维生素C 含量增加。 (1)降低:维生素C缺乏症、Moller-Barlow病(...
...5.0μg/L (1.5~5.0ng/ml) 女1.4~5.5μg/L (1.4~5.5ng/ml) 常与胰岛素和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测定)同时测定。 1、低血糖: a、糖尿病伴胰岛B细胞瘤患者,血清胰岛与C肽浓度均升高。 b、外源性...
...α链的N端有C1s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点。当C1s将C4α链的精氨酸-丙氨酸键(76-77位)裂解后,形成大小不等的两个片段。小片段C4a(8.6kDa)释放入液相中,其为一弱的过敏毒素,具有激酞样作用,可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加血管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