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之一。 16世纪西藏名医宇妥?元登贡布著的《四部医典》传人蒙古地区后,蒙医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吸收汉藏医学精华,逐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蒙医内科学。 2、蒙医内科的发展进程 16世纪有影响的《医病要支》是当时蒙医内科学的最初著作,到了...
...祈祷和巫术,这是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逐渐认识自然现象,使用一些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植物做某些医学处理,这是经验主义的医学模式。16~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也影响了医学观。当时把人...
...男女科疾病已经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中国古代医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专著,如《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而这其中针灸治疗也是卓有成效的手段之一。 《针灸便用》 作者:清·张希纯原著,苏元箴重编绘图 年代:1856年 版本:...
...天然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生物工程药必将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药物。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已悄然发生改变,医疗模式已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各种替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病人第一次就诊必须是西医转诊介绍来的才能看。长期以来针灸师形成了常开中药的习惯,但实际上是把中药当作食品添加剂开,每个人都可以开。 误解8:美国政府和西医界主动支持替代补充医学发展 并不是美国政府或西医界要主动做研究,这里最大的动力是患者...
...疗效鉴定标准与国际医学接轨,将是21世纪发展中医事业的艰巨任务。 近年来,我们利用经气测平仪,对受阻经络进行疏导,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更进一步感觉到经络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络不仅有输送人体所需能量的作用,而且有传递人体...
...已经出现了不同学术观点的四大学派:一是主张以《东医宝鉴》为轴心注重临床实践发展民族医学的经典学派;二是主长以《医方活套》为轴心、注重临床实践发展民间医学的民间医学派;三是主张以《东医寿世保元》为轴心发展四象医学的四象医学派;四是主张以《东西...
...1917年上海哈佛医学院对1913~1914年中国医院性病发病情况统计,2760例皮肤病患者中梅毒582例(约占21%)、淋病386例(约占14%)。20世纪初,各医学院校,先后成立了皮肤花柳科(棣属于大内科系统或属于皮肤泌尿器科),一些著名的...
...论述,而且特地排列在其他各科之前,可见,妇产科在隋唐时实际上已成为中医学里的重要专科了。 到了宋代,中医学的分科较唐代又有所发展。在11世纪时的宋“太医局”中,医学分为9科,即:大方脉(内科)、风科、小方脉(小儿科)、疮肿兼折疡、眼科、产科、...
...朱震亨,字彦修,晚年被人称作丹溪翁。元代婺州义乌人(今属浙江),生于公元1281-1358年,享年77岁。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 13世纪中叶,元朝建立,以忽必烈为首的统治者在政治上励行改革,大大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使...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