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风痉厥,何老每用咸寒清热、甘酸益阴配伍“紫雪”、“安宫”、“牛黄清心”以清热熄风,平肝止痉。何老常谓临证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要能知常达变方能把握病机,随证施治,才能取得疗效。青浦地处江南水乡,夏秋季节湿温多发,在湿温病治疗上何老常用...
...谷生汗的意思,但“谷生于精”却并非精生谷的意思。朴学家从文法角度对句中的两个“于”字做了正确的疏证:关于“谷生于精”之“于”字,“但做语辞,与上句‘于’不同。”可见,这里若不搞清原文之义,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汗、谷、精三者的关系。 同样,《平人...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张效霞《回归中医——对中医基础理论的重新认识》(以下简称《回》书)一书考证得出:“证的概念,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证与症并无区别。因此,“辨证论治”及其衍生出的“方证相应”都是在强调“症状”,即对症...
...中医院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曰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这里的阴阳二字,即为内外,也即内伤与外感。 我们可以想象,东垣老人在提笔著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内伤和外感,他要告诉后人,临证首先要分清内伤和外感。为什么要分清...
...清初医学家喻嘉言说:“先议病,后议药。”说明应先正确辨证求因,才能考虑怎样用药。现从临证实践需要,按病机而立法,依法而选方,按方而用药,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说。熟悉常用治法和处方的代表药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常用治法的代表药,打好基本功,这样才可在...
...范(左) 伤寒,六七日,形寒发热,无汗,而喘,头项腰脊强痛,两脉浮紧,为不传也,麻黄汤主之。麻黄(一钱) 桂枝(一钱) 炙草(八分) 杏仁(三钱)【按】比吾师早年之方也,规其药量之轻,可以证矣。师近日所疏麻桂之量,常在三五钱之间,因是一剂...
...□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痰饮病属中医学范畴,《金匮要略》中就早有记载,并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苓桂术甘汤系仲景《金匮要略》中治疗饮证所立的处方,只要把握病机,辨证恰当,疗效显著。 患者范某,男,52岁,农民...
...概念,又是一个治疗学概念,具有诊断治疗统一性。临证只要见到“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的麻黄汤证,即可投麻黄汤进行治疗,因此,只要诊断为某方证,就一定有相应的方。而证是辨证论治思维的基本诊断单元,只是一个诊断学概念,临证见到...
...近几年笔者临证注重对黄褐斑的辨证治疗,常宗“肺主皮毛”理论,以宣通理肺,通阳散斑之法获效,药常用蝉衣、荷叶、防风、桔梗、竹叶、百合、瓜蒌皮、半夏、浙贝母等。 《黄帝内经》云:“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肺气通于天。”肺为...
...中医的“证”究竟是什么?中医的“证”和西医的“病”是什么关系?这在中医“证”的研究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明确了中医证的本质内容及其与西医病的相互关系,对于研究中医具体的每一个证的实质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信息控制系统科学的角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