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20世纪40年代初应用砜类药物治疗麻风病证明有效后,使麻风病的治疗进入了化学治疗的年代。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又相继发现了数种有效的抗麻风药物。过去曾用单一药物治疗,疗期很长,后来陆续发现有耐药病例出现,而且耐药发生率在不断...
...(一)发病原因 堪萨斯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kansasii)系慢生长、光产色分枝杆菌。37℃为最适生长温度,约1~3周可形成菌落,45℃不能生长,在鸡蛋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S形菌落,偶有R形,易于乳化。在暗处培养不产生色素...
...(一)发病原因 楚尔盖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zulgai)是1972年由Marks证实为人类致病菌,属暗产色分枝杆菌。25℃培养为光产气,37℃培养为暗产色,42℃不生长。菌落为橙色,生长缓慢,22~33℃为最适生长温度...
...1.全身表现 麻风杆菌感染后经过3个月~10年(通常为2~5年)的潜伏期才发病。虽然不同类型的麻风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基本的病变为皮肤损害和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侵犯黏膜、淋巴结和眼组织,少数患者出现睾丸、卵巢、肝、脾、骨组织等病变。 (1)...
...诊断 根据麻风病接触史,慢性病程,全身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损害,病变都位分泌物或活检,找到麻风杆菌即可确诊。晚期麻风须与结核、梅毒相鉴别。 鉴别 晚期麻风须与结核、梅毒相鉴别。...
...麻风病变多数发生于鼻部,有时全身症状未出现之前,鼻腔分泌物涂片中可找到大量麻风杆菌,传染性极强。咽部麻风较少见,多为鼻部瘤型麻风向下蔓延所致。除初期阶段咽粘膜可呈急性水肿外,一般呈结节样浸润,粘膜干燥萎缩,悬雍垂、硬腭、软腭、腭弓及扁桃体...
...淋巴结分枝杆菌感染 瘰疬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crofulaceum),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组织培养在暗处可产生黄色素为其特点,在30℃及37℃ 2~3周在罗氏培养基上产生菌落,25℃以下不生长。若先在37℃培养3天再改在...
...种细菌。(1)需光产色分枝杆菌在有光照情况下菌落呈黄色。如堪萨期分枝杆菌;(2)暗产色分枝杆菌在有光及无光环境中均产色素,如淋巴结核分枝杆菌;(3)不产色分枝杆菌在任何情况不均不产生色素,如胞内分枝杆菌、溃疡分枝杆菌等,(4)迅速生长...
...西医治疗 像其他的抗感染药物治疗一样,多数非典型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故至今推荐的药物治疗方案 凭经验来选择。为了治疗的需要,首先必须制定一段观察期来确定病人的稳定程度,决定最佳治疗时机。 对坏死组织进行局部和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可能...
...(一)发病原因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属于需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由于具有抗酸染色阳性的特性,故又称抗酸菌。NTM可以引起人类很多疾病,包括颈淋巴结炎、角膜感染、肺部疾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