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很重要。毛主席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处在...
...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
...1927年10月,鲁迅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到达上海,10年之久,他一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所谓“半租界”,是指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那里有特殊的政治环境保护他写作免遭迫害,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
...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 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
...鲁迅的古汉语、日本语水平高,德语能读能译整本整本的文学名著和学术书,也相当有水平,英文懂一点。鲁迅生前曾多次公开宣称“我不懂英文”: “我不懂英文,因此也不明这字的含义究竟怎样”(《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可惜我不懂英文,只能自己...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笔记,上有藤野先生的注解 鲁迅像(仙台市博物馆)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成为东北大学医学部...
...1881年9月25日(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鲁迅与...
...鲁迅对青年人非常爱护,当作自己的子弟看待。受到鲁迅指点、教导、拉拔的学生非常非常多:增田涉、魏建功、傅斯年、罗家伦、柔石、殷夫(白莾,哥哥徐培根是国民党将领)、刘和珍、许广平、胡风、李霁野、李何林、曹靖华、韦素园、韦丛芜、冯雪峰、章廷谦、...
...鲁迅也以译作著名。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作品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他在前期主要翻译欧美文学及日本文学作品,如尼采、凡尔纳等,后期则主要翻译东欧文学及苏联文学的革命文学作品。他的翻译强调忠实原文,有时甚至连原句的结构也不加改动,以“硬译...
...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在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和许寿裳所著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两部书中,两人都曾引用过鲁迅的医专同班同学医学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鲁迅学年成绩: 解剖学59.3分 组织学73.7分 生理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