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辨要笺记程门雪_【中医宝典】

...伤寒辨要笺记程门雪 此箸,余阅之,其议论尚中正,有可取,又分门类亦简括,故依其目而节录其可取者,附载臆义于后,以为它日之用焉。庚辰四月门雪录记。 辨六经 仲师举伤寒而括阴阳,建六经而标病位,其论至简至易,实为前古不刊之训矣。 徐洄溪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89.html

隋唐五代药物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隋唐时期,海陆交通发达。使用药经验广泛交流,外来药物大量传入,尤其是唐代,政府重视药初学的发展,设置药园、促进了药物学的进步,无论在理论还是临床应用方面都很大的发展。...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59.htm

张文仲(?-700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唐代医学家。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与当时名医李虔纵、韦慈藏为当时之三大名医。尝任侍御医、尚药奉御。尝于武则天时治苏良嗣上朝发心疾,断其难疗,果如其言。善疗风疾,尝奉诏与其他名医共修风疾之著作,其治风强调因人及气候之差异而应有所不同。...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449.htm

隋唐五代病因症候学的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的病因学说,自春秋以迄六朝,医学的发展基本上已形成了“千般灾难,不越三条”的概念,奠定了“三因学说”基础。即以六淫为内容的外因学说、以七情为内容的内因学说和以虫兽、房室、刀刃伤为内容的不内外因学说。隋唐时期医家本着医之作也,求百病之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47.htm

蔡小荪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被推举为全国性中医师学会中国医学会首届会长,并创刊全国第一份医学期刊“医学报”,极力倡导中西医结合。蔡小荪老师的父亲香荪公也是一位蜚声沪上的名医,一贯急公好义,曾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为抗日救国作出不少贡献。还曾担任中国医学院...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aixiaosun/index.html

名医传记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陕西关中)人,曾为道士,精医术,则天时(684~690)为侍御医,与当时名医张文仲、李虔纵齐名,曾奉诏与张文仲为苏良嗣诊疾。中宗景龙年间(707~710)任光禄卿,掌御膳食,时年已古稀,不久告老还乡。他施药济人,巡医于民间,常带一条黑犬随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52.html

γ氨基丁酸+膳食纤维+矿物质AbA1稻米发起主食降压运动_【中医宝典】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正式立项,计划批量生产富含γ氨基丁酸的功能型稻米。 γ氨基丁酸稻米具有哪些保健功能?它在国外的开发现状如何?其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又将怎样?记者采访了开发功能稻米的主要专家之一、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2403.html

陈汉平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工作。陈汉平在治学上,追求海派学术风格,主张兼收并蓄、广采博纳,在继承中医、灸学传统的基础上,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努力争取把传统针灸学同现代生物学、医学有机地互相渗透和结合,乃至最终互相融合。 名医:陈汉平的更多内容... 学术观点 •一、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hanping/index.html

纷纭乱世说名医_【中医宝典】

...医人们,怀着极大的希望和深厚感情,往往一病之治,奔走传奇,乱世之中医疗奇迹一般都能借助民间口耳之传,而留存于史籍笔记,这是形成乱世出名医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原因。有这三点作为根据,史家之说当是合理之论。 常常想到乱世当中的医人形象,怎么也不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951.html

沈自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起多次应邀赴日本、香港、澳大利亚讲学与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受日本文部省聘请为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客座教授并讲学与科研1年。 名医:沈自尹的更多内容... 学术观点 •一、辨病与辨证灵活结合 •二、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有机结合 •三、以肾本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enziyin/index.html

共找到24,2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