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597)在其著作中,系统地讨论了调身、调息、调心,对我国静功的发展颇有影响。唐代道士司马承祯(647~735)主张动静兼练,对炼养理论颇多阐述。女道士胡愔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写成《黄廷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为后世所普遍遵循。...
...850种,在国外影响较大。公元713年,日本官方就以此书的传抄本规定为学医的必读课本。 唐代医家孙思邈(公元581~682)集毕生之精力,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分为30卷,合方论5,300首;《千金翼方》亦...
...笔者认为即便有关医学及其他文献之考证也颇多失真之处。 有些医籍认为,药王即韦讯。《中国医学大辞典》:“药王,韦讯道之别名。”笔者认为:韦讯道乃韦讯道人之误,应该姓韦名讯,道号慈藏。唐代京兆人,武后时(690年)为侍御医,累迁至光绿卿。常带黑...
...中国古代医事机构名。最早始于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元)该机构是在沿革隋唐太医署之基础上创设的。太医局初设并未开展医学教育。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在太常寺设立太医局,开始选拔医官传授医学知识。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即定学生名额为...
...V.医药学突出成就与创新 宋 (公元960 - 1279年):年份人物/主持事项982 - 992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成就受命于宋政府编辑的大型方书,共载药方16,834首,还包括理论、法则、组合、用药等完整知识。本书是总结公元10世纪...
...奴隶社会(夏至春秋时期)的医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建立,由此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夏代的农业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还有骨器和蚌器,木质耒耜已开始使用。由于农业...
...公元220年曹丕袭魏王位,当年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据长江上游地区;222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市)称吴王(229年称帝),据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从此,魏、蜀、吴鼎立局面...
...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经过这样长期刻苦的钻研,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宋代林亿称道:“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 他所著的《千金宝要碑”、“洗药池”等。这也说明...
...》,对研读《黄帝内经》有较高参考价值。 四、《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千金方》为《备急千金要方》之简称,亦有人把《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的),又名《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约撰成于永徽三年(652...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其籍贯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他生活于公元581—682年。 孙思邈论述医德在中国医学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在《千金要方》中首创《大医精诚》论,较全面地论述了作为医生所必须恪守的医德准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