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植山针刺治疗经验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的合穴,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疾病和肘臂疼痛。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顾植山常用此穴治疗对侧膝关节疼有着非常好的疗效。体现了“病在下者上取”和“交经缪,左有病而右畔取”的思想。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指腹点按此穴,使患者有酸麻胀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683.html

针刺头穴治疗中风后遗症_中医针灸治疗_【中医宝典】

...张老治疗中风后遗症,以针刺患侧大脑头皮运动及感觉区为主,以整体辨证为原则,结合局部与循经辨证进行取穴:头皮针运动区(即顶颞前斜线)位于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自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将全穴线分为5等分(上1/5主下肢瘫痪、中2/5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739.html

针灸,针刺方法直刺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先挟持提起穴位处皮肤,然后将针沿皮下刺入。特点是沿皮进针,浮浅而行。近代多称为“沿皮”或“平”。主要用于治疗寒气外袭肌表引起的头痛、肌肉酸痛、皮肤病、麻木不仁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78.html

毫针法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术】

...辅助手法。是针刺时用以辅助行针的操作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循法:是以左手或右手于所腧穴的四击或沿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徐和的循按或循摄的方法。此法在未得气时用可通气活血,有行气、催气功,若针下过于沉紧时,用可宜散气血,使针下徐和。刮...

http://qihuangzhishu.com/93/440.htm

中医针灸美容与保健_【中医宝典】

...一、什么是针灸美容法 针灸美容就是从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以针灸方法为手段,通过对局部皮肤及穴位的刺激,达到养护皮肤,美化容颜,延缓衰老,治疗面部皮肤病为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无毒无害,安全可*,效果迅速,适应症广等特点。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918.html

针灸讲究补和泻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外,还要密切注意补虚泻实的原则和当前的病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补或泻法过(过量手法)或不及(不足量手法),均可导致失效,甚至引起病情恶化,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 针灸是通过针刺的手法来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89.html

针灸治疗面瘫越早越好_【中医宝典】

...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等面瘫后遗症。 针灸治疗本病效果很好,而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有观点认为本病在初始的急性期内不宜针灸,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一项大样本的以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效关系为目的的临床对照试验证实,在发病2周内开始针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00.html

针灸要辨证 手法要灵活——李志刚谈针灸实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运行气血,营养机体,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经络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腧穴的选取、针灸方法的选用以经络学说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90.html

《官针》篇论法_《中医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报:“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乃出针复也。”此法是治游走性病痛的针刺方法,根据病人所报之处下针。施行手法后,询问病人针处是否痛止,另再在其他痛处下针。报,亦作“复”解,即出针后复的意思。(3)、...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11.htm

针刺手法的轻重_《中医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熟能生巧,就可做到心中有数,指下分明。(四)针刺手法轻重与针刺补泻法的关系针刺补泻法,是针对病证的虚实而施以补法或泻法的针刺方法,《灵枢·经脉》指出:"盛则泻,虚则补"的治疗原则。针刺手法轻重。是行针时所用的刺激量,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13/49.htm

共找到497,6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