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脏脉候部位论_《类经图翼》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脉为四诊之一,所关最切,兼之俗弊,每多讳其因,隐其色,不出一声,单用脉以试医之高下,此虽病家之自误,然医当此际,苟脉理甚明,不得声色病缘之相合,尚恐其有逆顺真假、脉证相反之误,而矧夫并经络部位之俱错,其误又当何如?!此脉理之不明,而医...

http://qihuangzhishu.com/641/169.htm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的物质基础。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由于经络能“行气血则营阴阳,使卫气密布于皮肤之中,加强皮部的卫外作用,故六淫之邪不易侵袭”。(二)病理反应1.反应病候由于经络在人体各部分布的关系,如内脏有病时便可在相应的经脉循环部位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2-3.html

经络理论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 经络理论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归纳起来,最为典型的医学教育网整理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分经辨证” 即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及生理病理特点,分析各种病证,进行辨证论治。 二是“循经取穴” 是指根据经脉的循行路线和联系范围来选取穴位进行治疗。这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74.html

脉诀妄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况且命门并无经脏,三焦亦非一腑,而何可以候之右尺耶?原夫大小肠居小腹之下部,今而逆候寸口之上部,恶乎宜乎?经络表里部位诊候,各有所属,岂容强合以乱经位。此其为妄者三也。吾之浮以候表主于外,心部之表候者,目 汗腠之所属也。沉以候里主于内,心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8-1.html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说明病理变化:由于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通道,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故临床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常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78.html

经络调治疾病的原理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三是感应传导作用:在针灸时,病人出现酸、胀、麻、重等感觉称为“得气”。针刺感觉沿着经络循行部位而传导、放射,称为“行气”。得气和行气现象,就是经络感应和传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当然,在病理状态下,经络亦可成为病邪侵入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76.html

《白喉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陈葆善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自序 病源第一 经络第二 辨色第三 脉第四 手太阴本病症治第五 手少阳标病第六 手少阴标病第七 三经标本并病第八 救误上第九 救误下第十 善后第十一 外治第...

http://zhongyibaodian.com/baihoutiaobian5350/index.html

经络学说的应用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因而使相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如心火可下移小肠,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使肺气不利而喘咳胸满等等。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人里和脏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通过经络的传导,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于外,表现于某些特定的部位或与其相应的官窍。...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5-6.html

经络的根结与标本_【中医宝典】

...说明气血营卫在人体升降出入,贯彻上下、内外,表现出机体机能变化的多样性。 (2)标本根结理论不仅说明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而且更强调四肢为经气的根与本。在临床上,针刺这些部位的腧穴易于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所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50.html

方证是高层次的辨证方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见有恶心欲吐者,就可辨为吴茱萸汤证,就可以用吴茱萸汤治疗,无须头痛的经络部位,不必头痛的寒热虚实,用之辄效。再如,难治的咳喘,只要见有舌红苔厚腻一症,就可辨为甘露消毒丹证,就可以用甘露消毒丹治疗,不必考虑是温病还是杂病。 因此,方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330.html

共找到81,4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