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下疳久不愈者,俗呼曰臊疳是也。先以导水、禹功,先泻肝经,外以木香散敷之,日上三、两度,然后服淡粥,一、二日则止。...
...1069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保守派为打击王安石,传出了这篇文章,并署名为已死去的苏洵,借以闲适作者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就“见微知著”,预见到他得志必为奸。《辨奸论》是否是苏洵所作,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文章先抬出“...
...软性下疳是由于性交直接接触而得的性传染病。软性下疳男性多在阴茎冠状沟、包皮系带两侧、包皮缘、包皮内叶或阴茎头;女性在尿道口周围、内侧阴唇、阴唇后连接、阴蒂、阴道前庭等处可以看到先在局部出现大头针大小的充血性丘疹,过1~2天变成脓疮,再过1...
...下疳阴痿,皆属肝火湿热,或禀赋肝经阴虚。肿痛发热者,肝火湿热也,先用加味小柴胡汤,再用龙胆泻肝汤。肿痛便赤者,肝火阴虚也,用加味逍遥散加龙胆草、生地黄。溃而肿痛不消者,小柴胡汤加芎、归、黄 。溃而肿痛已消,用四物汤加牡丹皮、柴胡。盖肝属木...
...下疳,生疮湿痒,或阴茎肿烂,或如菌如蛇。此湿热之甚也。宜服九味芦荟丸,并用加味逍遥散。气虚者,佐以加味归脾汤。九味芦荟丸芦荟(五钱) 胡黄连 当归 芍药 川芎 芜荑(各一两) 木香 甘草(各三钱) 胆草(七钱酒浸炒焦)上为末,米粥糊丸麻子...
...七疝者,寒疝、水疝、血疝、气疝、筋疝、狐疝、癫疝也。张子和①论之详矣。丹溪谓“疝专主肝经,与肾经绝无相干”。多因肝经湿热之气下注,不得泻越,或为偏坠,或为疝痛。子尝制一方以治之,不过三四剂即奏神效,百发百中,无不应验,名曰三捷汤。三捷汤...
...患下疳与鼓胀病,皆忌盐酱,因咸味敛湿助火凝痰,使外症肿痛腐烂。然食淡味,人易衰软。以秋石充盐为食最妥。...
...七分) 赤茯苓(九分) 木通(九分) 龙胆草(九分) 甘草(三分)上锉一剂。灯心二十四寸。水煎。空心服。如有便毒。量人虚实。加大黄一二钱煎服。一治下疳痛不可忍。如神。宫粉(煨五钱) 冰片(二分) 水银(三分用锡三分制)上为细末。掺疮上。一治...
...(附钱缚阳)薛立斋治一小儿,二岁,茎痿湿痒,不时搔捻,茎中作痛,时出白津,以为肝火,用龙胆泻肝汤,六味地黄丸而愈。一小儿下疳溃烂,发热作痛。一小儿茎中作痛,不时搔捻。一小儿茎中溃痛,小便秘涩,日晡尤甚。一小儿目痒出水,或项间结核,或两眼连...
...把《辨奸论》全文连贯起来看,在写作目的上,作者确有所指,而所指的具体人物,作者又未点明。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烦琐考证。仅就立意谋篇上来说,本文确属古文中的名篇。 作者提出的“见微知著”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轻视小事情,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