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六大误区_【中医宝典】

...“盲人名医”,才是真正的高悟性人才吗?绝对不是! 勤求己过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当学而无绩,则责己之过,很少怀疑所学之非。其实学脉难有收获,关键在于古今传习之脉理法尚不完善,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对"平人脉象"论过于侧重于脉象的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3.html

尤重望、切,方治芳淡轻灵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绍派医家在临床诊察疾病时,特别重视四中的望和切。俞氏曾谓:“凡伤寒时病,须先观病人两目,次看口舌”,其后之何秀山、赵晴初、胡宝书、曹炳章等均然。他们认为“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目系则上入于脑,脑为髓海,髓之精为瞳子。凡病至危,必...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39.html

阴阳气绝死期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灵枢·经脉篇》)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笃丁死,火胜金也。(手太阴者,肺也。肺主皮毛,故其气绝,则津液去于皮节而证在爪枯毛折也。肺金畏...

http://qihuangzhishu.com/481/260.htm

先兆意义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及形态的变化,可以早期预测瘀血疾患,如《内经》记载:“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灵枢·经脉》)及“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素问·调经论》)以上说明络有一定的预报价值,在临床上...

http://qihuangzhishu.com/128/95.htm

问诊_《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虚。昏愦不知人事,非暴厥,即久病也;如妇人多中气。妇人,必当问月信如何?寡妇气血凝滞,两尺多滑,不可误断为胎;室女亦有之。心腹胀痛,须问新久。凡须问所欲何味何物,或荤素,或纵饮茶酒。喜甘脾弱,喜酸肝虚。头身臂膊作痛,必须问曾生恶疮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4-39.html

《脉经》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第一 心小肠部第二 脾胃部第三 肺大肠部第四 肾膀胱部第五 卷四 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 平杂病脉第二 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三 四时相反脉证第四 损至脉第五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 百病死生诀第七 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八 卷五 ...

http://qihuangzhishu.com/111/index.htm

合参的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必须问诊才能得知。病人的声音、气味有什么变化必须进行闻。病人的神色形态有什么异常,必须进行望诊。病人的脉象和胸腹肢体有什么变化,又必须进行切诊。疾病是复杂而多变的,症候显露有真有假,故诊法有“舍症存脉”、“舍脉存症”的区分,若四不全,便...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4.html

与脉发展的时间差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就对舌的方法、舌名以及正常舌象、病舌等提出象脉那样的理论根据。《难经》有关的舌内容也不多,只提到厥阴气绝,可引起舌卷。张仲景虽然首先将舌与苔分开,对舌有很大的贡献,并亦有时将舌的变化作为辨证的条件之一,但与他对脉学的重视程度,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5.html

暴病脉歌_《疡医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谷气绝尽方死。仿此而推,若至十五动而二止,乃死期在于一年矣。)又歌曰∶寸平无病何谓死,尺泽原来脉不存,君知此理是何物,犹如草木已无根。(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病患两尺有根,虽病不死,若得两尺无根,有病必死,无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yidaquan/344-7-15.html

《脉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三 四时相反脉证第四 损至脉第五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 百病死生诀第七 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八 卷五 张仲景论脉第一 扁鹊阴阳脉法第二 扁鹊脉法第三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四 扁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 卷六 肝足...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ing/index.html

共找到28,7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