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_《景岳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热生风,似属内因也。又云∶破伤风证,古方药甚少,岂非以此疾与中风同论,故不另立条目也。惟河间与伤寒表里中三法同治,其言病因,有因外伤于风者,有因灸者,有因内热所作者,然与中风相似也。但中风之人,尚可淹延岁月,而破伤风者,犯之多至不救。...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yuequanshu/124-61-35.html

什么是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的急性、性。人和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易感染,但猫的易感性较其它动物低,患破伤风并不多见,而病死率却很高。 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粪便及淤泥中,生锈的铁钉及其他金属锈蚀物表面也极易带菌。自然...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9.html

破伤风的如何急救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一、主因 是破伤风杆菌经过伤口侵入人体后,产生毒素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是种特异性。 二、判断 1.有外伤史,曾有过创伤感染史,哪怕是一点点小创口或创口已愈合,以及分娩、、手术、接产等消毒不严等都可致病。 2.初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7.html

破伤风的早期发现法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虽很凶险,但只要发现得早并及时治疗,同样是可以治愈的。所以说,对于破伤风患者,抢救的关键是及早发现。 破伤风患者常有外伤史,特别是有被铁锈或粪土等污染的伤口存在。它一般在伤口1~2周开始发病。此病虽很凶险,但只要发现得早并及时治疗,同样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386.html

疮疡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疮疡_查疾病_【疾病大全】

...通天》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由此可见,不论人体内部或外部气血凝滞,都可使人体发生疮疡;诸如痈、疽、疔、疖、流痰、流注、肿块等证的发生,都与气血凝滞的病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人体气血旺盛时,卫外能力强盛,肌肤外邪不易侵入...

http://jb39.com/jibing-zhenduan/ChuangYang252128.htm

耳源性破伤风_耳源性破伤风的原因、耳源性破伤风怎么办_查症状_【疾病大全】

...耳源性破伤风:常见于慢性中耳炎感染,或外耳道受伤感染。是一种特殊类型破伤风破伤风(Tetanus)是伤口中感染了破伤风杆菌,并产生外毒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改变的疾病。...

http://jb39.com/zhengzhuang/ErYuanXingPoShangFeng340911.htm

破伤风预防_破伤风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1.主动免疫 我国早已将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为三联疫苗列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对象为3~5月龄幼儿,第1年皮下注射0.25ml,0.5ml和0.5ml共3次,间隔4周。第2年皮下注射0.5ml 1次,并在1岁半至2岁再...

http://jb39.com/jibing-yufang/PoShangFeng264743.htm

与土壤接触 警惕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2.html

预防破伤风:正确处理伤口是关键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病人急匆匆跑到医院说:“医生,我受伤了,快给我打支预防的针。”其实这是人们防病观念中的一个误区。其实预防破伤风不仅限于打针,处理伤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芽孢厌氧菌,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中,可随粪便排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3.html

疮疡兼目疾_《银海指南》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疮疡者,六阳火燥有余,水不能制,以致妄乱无拘,燔灼于经络之间,蒸逼于肌肤之内,气血为之壅滞,日积月累,而毒成矣。阳毒必高凸红赤 肿,治之易愈。阴毒必低凹青黑平塌,治最难痊。或发于头面,或发于手足,或发于身体,其名不一,其状各殊。治之之法,...

http://qihuangzhishu.com/751/59.htm

共找到121,74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