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积聚_【中医宝典】

...善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弱,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内经》里还有伏梁、息贲、肥气、奔豚等病名,亦皆属积聚范畴。在治疗方面,《素问·至真要》提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则,具有一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111.html

“中和”_【中医宝典】

...中和,源于《内经》。“至真要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这里“平”,即是“阴平阳秘”,是指平衡,平衡也就是平和。《素问·六微旨》:“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这是由空间上下而言中。同篇又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447.html

五运六气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见于《内经天元纪大、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大、六元正纪大、至真要。他如六节脏象,《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本病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

http://qihuangzhishu.com/44/142.htm

五运六气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见于《内经天元纪大、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大、六元正纪大、至真要。他如六节脏象,《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本病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0-0.html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因此也就促进了医学家们疾病防治认识,在从事医疗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著作,其中最具价值要推医学家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 张仲景生平历史考证 张仲景,名机,南阳(相当现在河南省西南部一带)人,汉灵帝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53.html

《中基》能不能取代《内经》_《思考中医》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病机做名,可实际上《内经》中那么丰富病机内容却不提,这个差别大家可以自己去感受,此其一也。另外,就是《中基》病机这个概念解释。这里我们引用它原文:“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机理。”病机能不能作机理讲?这个差距有多?我们...

http://qihuangzhishu.com/145/33.htm

从《周易》到《内经阴阳观念流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其生命活动阐发上,阳气重视又不时跃然纸上,《素问·生气通天》“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言阳气是生命得以存在根本。《素问·四气调神》作为《内经》养生理论重要篇章,其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90.html

认识阴阳_《思考中医》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一句中医怎么治本?或者中医通过什么来治本呢?这就回答不上了。其实,这个本还是阴阳,还是要在阴阳里面寻求。阴阳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到方方面面,最本始东西。不知大家阴阳有一个什么样认识?是否达到了《内经高度?我在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时都...

http://qihuangzhishu.com/145/44.htm

《黄帝内经》中如何论情志_【中医宝典】

...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取代。 2.情志与疾病 情志过用或失控容易导致疾病,甚至是重要致病因素,伴随科技发展和进步、人类经济条件改善和社会复杂化,情志健康和疾病作用与影响也日趋明显。《素问·经脉别论》曰“生病起于过用”,《素问·举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41.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病》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虚实、寒热。这样,通过六经证候归纳,可以分清诸证主次,认识证候属性及变化,以此作为施治论据。 2. 脏腑辨证 《金匮要略》全书共有25,主要是以脏腑辨证论述内科杂病及妇科部分病证。其辨证论治精神与《伤寒论》一致,只是不以六经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共找到1,003,7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