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抗剂: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肯特沙坦,特米沙坦。这些药物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与ACEI相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以下特点:①血管紧张素Ⅱ对Ⅰ型受体有高度特异性和选择性阻滞作用,能更加有效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
...缺钾,容易精神紧张,而精神过度紧张则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因此,医学专家认为,每日吃一个土豆,能大大减少中风的危险。 其次,土豆中含有降血压的成分,具有类似降压药的作用,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紧张素Ⅱ,使具有血管活性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的血浆...
...重要作用,尤其是DSA技术对区分Ⅱ型和Ⅲ型病变将有所帮助。操作时应有所选择,必要时可进行双侧肱动脉或双侧股动脉注射造影。作为筛选检查的一部分,选择性主动脉插管以及椎动脉、颈动脉和髂股血管的插管造影在确定髓内病变供应的滋养动脉上均具有相应的作用...
...为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ⅡRA)在糖尿病性肾病(DKD)治疗中的相对益处和害处,澳大利亚Westmead儿童医院Strippoli等检索了Medline(1966年至2005年12月)、...
...。调节肾素分泌的机制,可以归纳为几方面:①肾内者,包括肾血管感受器,如肾小球细胞本身和致密斑。②交感神经系统,包括肾神经、循环中儿茶酚胺。③体液因子,循环或局部产生者,包括加压素、血管紧张素Ⅱ和电解质,这些直接作用或间接通过其他调节机制...
...依赖性高血压(renin-dependent hypertension)。对此类患者限制钠盐摄入和应用利尿剂,不能收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只有采用药物疗法等减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消除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的作用,才有明显的降压作用。3.肾脏...
...模型中,用抗PIGF抗体治疗能抑制肿瘤生长、血管新生及巨嗜细胞聚集;而用抗VEGFR-2抗体治疗可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新生,但并不抑制巨嗜细胞聚集。骨髓细胞聚集是肿瘤对抗抗VEGF疗法的主要机制。同预期的一样,抗VEGFR2抗体对一些肿瘤作用...
...被动重吸收。 Cl-的主动重吸收对尿浓缩机制起重要作用。而此段Cl-、Na 重吸收减少,使K 重吸收也减少(正常时滤液中K 30%~40%在此段重吸收),致低血钾。低钾血症刺激了前列腺素E2的生成,并使血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升高,因前列腺素E...
...ESC2007年会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圆满结束。然而,世界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却并未画上休止符。尤其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抗高血压联合治疗合理方案中地位如何?在房颤以及收缩功能尚存的心衰患者中是否能有更多的益处呢?ESC2007年会...
...内皮素(ET)具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血管作用,比血管紧张素Ⅱ强10倍。血浆内皮素增加是血管受损的标志。在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等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内皮素释放增加。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在微血管病变中视网膜病变发生较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