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六经辨证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纲领,东汉张仲景创立,用于对外感伤寒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类归纳的种辨证方法。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条经脉而言。张仲景《内经》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经验,依据机体抗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62.html

六经总论_《医学衷中参西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膀胱为府,而亦以胸中为府,观《伤寒论》陷胸诸汤、丸及泻心诸汤,皆列于太阳篇中可知也。至于人病伤寒,其六经相传之次第,详于《内经》素问热论篇,谓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肌肉,其脉侠同夹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38-1.html

伤寒六经提纲病情$_《医理真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日太阳 以脉浮,头痛、项强、恶寒八字为提纲,恶寒二字为病情。二日阳明 以胃家实三字为提纲、恶热二字为病情。三日少阳 以口苦、咽干、目眩六字为提纲、喜呕二字为病情。四日太阴 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http://qihuangzhishu.com/1213/27.htm

痛偏一侧多属寒凝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也有六经方证之间反复权衡者。医生临证中的辨证论治是带有一定灵性艺术性的。 笔者《解读张仲景医学》书中读到了下面这段话,有助于对这问题的进一步理解:仲景治病,所谓辨证论治,重在八纲、六经,但影响人体患病的还有很多因素,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486.html

《伤寒论》三阴三阳指病位——从欲解时六病本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经络之病有关,但《素问·热病篇》中的六经之病绝非同意,故为了避免误导学者,采用六病主时的概念。历代注家对于六病主时颇有精彩之言,启人心智,如成无己说内经曰,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让人不要将欲解时拘泥于日之内;方有执...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340.html

三辨三衡论膏方_膏药常识_【中医宝典】

...,有助于抓住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的基本病理变化。 三辨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辨体质是辨病、辨证的基础,辨病是辨证紧密联系的环节,辨证是决定选方用药的关键。把这种辨证方法称为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的辨证模式。以其重视体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gaoyao/a13013.html

六经定法贯解_《医理真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恐学者易倦,仍将六经分解,参以附解,〔须〕知分解还是贯解,附解不在分贯之列,分贯是六经大旨,附解是补六经未发之大意。附解:按六经以太阳为首,厥阴为终。经者常道也,先天之真阳,原寄于肾,肾膀胱相表里肾为里,膀胱为表,真阳之气机发动,必...

http://qihuangzhishu.com/1213/28.htm

经方治疗内分泌失调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六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红花12克。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28日二诊:乳房胀痛明显减轻患者用特明显三字形容,胃脘无不适,尚有腹胀患者说胀气往下走,周身仍困乏,腰部尤甚,口干不喜饮。舌苔白润,脉细。辨六经属太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681.html

六经病的传变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传变是疾病本身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某些阶段性的表现,也是人体脏腑经络相互关系发生紊乱而依次传递的表现。一般认为:是指疾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是指病情某些特殊条件下发生性质的转变。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人体是一个有机...

http://qihuangzhishu.com/92/78.htm

六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合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灵枢·百病始生》:六经不通,四肢节痛,腰脊乃强。六经各分手足,分之即为十二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91/448.htm

共找到888,8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