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形成与发展_【中医宝典】

...以及地区特点结合起来,编写了大量的医药学著作,为蒙医药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7世纪著名蒙医药学家占布拉著《医法海鉴》一书,记述了蒙医治疗各科疾病的方药,是一部较完整的蒙药方集。18世纪蒙医药学家松巴·堪布一伊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93.html

蒙医伊希巴拉珠尔学术思想_【中医宝典】

...临床实践方面也更加丰富。 古代传统蒙医虽然很早就有了"寒热理论"指导当时的临证实践,但还没有系统化。后来传入的《四部医典》,对寒热病虽有论述,但只对热病有较详细的论述,而对寒病(寒性病症)并没有专门章节论述。伊希巴拉珠尔在临床实践中对蒙古地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61.html

花美药芍药花_【中医宝典】

...□ 黄连和木香治疗泻痢腹痛,效果很好。 芍药花大而美,治病入药效果佳,确实是花美药。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331.html

蒙医阿尔山人工药浴_【中医宝典】

...蒙医阿尔山(包括矿泉和药浴)疗法分自然矿泉疗法和人工药浴两种。 人工药治的历史也很悠久,13世纪时蒙古人已有了药浴疗法,到16世纪末期吸收了《四部医典》的矿泉疗法理论才日趋完备。 当时药治的主要成分是柏枝、麻黄、小白蒿、冬青、柽柳等五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82.html

蒙医触诊_民族中医蒙医_【中医宝典】

...医生通过手的感觉进行诊断,进一步明确望诊和问诊所不能肯定的问题,包括脉象、温度、压痛、位置、大小、轮廓、移动性、表面性质、硬度等。其中诊脉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蒙医诊脉是在前臂腕内横纹上一寸桡骨颈突内,将桡动脉分成食指下寸、中指下关、...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86.html

蒙医震脑术-震荡疗法_【中医宝典】

...民族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专治脑震荡的奇特疗法。具有取材容易、便于掌握、用之有效等特点,是蒙医的一大治疗特色,被整理载入了不少著作里。汉代文献中记载,有一次苏武受了刀伤,匈奴医生掘了一坑,加上热灰,将昏厥的苏武放在热灰上,蹈其背而使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699.html

蒙医问诊_【中医宝典】

...蒙医诊断疾病时运用问、望、触三种方法,即三诊来观察和掌握患者的体征及症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 医生对病人或家属,通过正面或侧面进行查询,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主要包括:问病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既往病史...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05.html

蒙医闻诊_【中医宝典】

...蒙医学中的闻诊与中医学的不同,它专指听声音的变化来认识疾病,而把嗅气味诊病叫做嗅诊。 听的内容包括听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嗳气等声音变化。根据蒙医的理论,发声主要依赖赫依的活动,经过肺、气管、喉、舌、齿、唇、鼻等器官的作用而产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88.html

巴·吉格木德教授谈蒙医学史的发展_【中医宝典】

...,伊希丹金旺吉拉、阿尤尔罗布桑等近代蒙医学家在蒙医马奶和酸马奶疗法的传统治疗中,就结合了《四部医典》中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寒热对立统一理论是指导当时临床实践的总纲性理论。16世纪时传入蒙古地区的《四部医典》把病性归纳为寒热两类,但没有专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68.html

蒙药方剂(二)_【中医宝典】

...蒙药方剂是根据治病需求,遵循蒙医配方理论配合组成的成方。它具有综合治疗的作用,用药量小,灵活性强,并以调和药物毒性、减少不良反应,达到安全治病防病为目的。 在蒙医文献、本草及正式出版物所记载的成方数以万计,但现代临床常用的约在1000左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686.html

共找到35,8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