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味】甘、苦,寒,无毒。 【主治】勒草︰主瘀血,止精溢盛气(《别录》)。草︰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疟虚热渴。煮汁或生捣汁服(恭)。生汁一合服,治伤寒汗后虚热(宗)。疗膏淋,久痢,疥癞(颂)。润三焦,消五谷,益五脏,除九虫,辟温疫,敷...
...材料:艾草汁(制法同上)4汤匙混清水成一大杯,砂糖 3大匙,洋菜粉4克。制法:锅中放入艾草汁和洋菜粉,稍微混合后,以中火加热。一边搅拌待其沸腾后,改用小火再煮1至 2分钟。将砂糖加入,边搅拌边使其溶解。将艾草洋菜倒入以水沾湿的模型中,待其...
...仙人草(《拾遗》)【集解】藏器曰︰生阶庭间,高二、三寸,叶细有雁齿,似离鬲草。北地不生。【气味】缺。【主治】小儿酢疮,头小而硬者,煮汤浴,并捣敷。丹毒入腹者必危,可饮冷药,及用此洗之。又汁滴目,明目去翳(藏器)。...
...目录 《外台》莲子草膏 《近效方》莲子草膏 《圣惠》莲子草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外台》卷三十二引《崔氏方》:莲子草膏【别名】莲子膏【处方】莲子草汁2升,松叶4两,青桐白皮4两,枣根白皮3两,防风2两,芎藭2两,白芷2两,辛夷仁...
...释名 漆茎、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 气味 (茎、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 咳嗽上气、脉沉。用泽漆三斤,加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渣,汁中再加半夏半升,紫参、白前、生姜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心各三两,最后煎成药汁五升。每服五...
...释名 漆茎、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 气味 (茎、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 咳嗽上气、脉沉。用泽漆三斤,加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渣,汁中再加半夏半升,紫参、白前、生姜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心各三两,最后煎成药汁五升。每服五...
...《证类本草》虱建草味苦,无毒。去虮虱。挪取汁沐头,尽死。人有误吞虱成病者,捣绞汁,服一小合,亦主诸虫疮。生山足湿地。茎叶似山丹,微赤,高一、二尺。又有水竹叶,如竹叶而短小。生水中,亦云去虱,人取水竹叶生食。 目录 《证类本草》虱建草 ▼ ...
...《本草纲目》鸡肠草「气味」微辛、苦、平、无毒。「主治」1、小便频数。用鸡肠草一斤,在豆豉嗔中煮过,和米煮粥。常吃。2、小儿下痢。用鸡肠草捣汁一合,调蜜服,有效。3、风热牙痛。用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分为末。每天擦三次。此方名“祛痛散”。...
...释名 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 七窍出血。用刺蓟捣汁和酒服。或取干蓟研细,冷水送服。 崩中下血。用大、小蓟根...
...释名 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 七窍出血。用刺蓟捣汁和酒服。或取干蓟研细,冷水送服。 崩中下血。用大、小蓟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