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风格_文学家_【文学360】

...苏轼词风大约可分三类: 1、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形象和阔大雄壮场面取胜; 2、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69.html

孙膑评价

...孙膑作为一名优秀军事家,两次击败魏国帮助齐国成就霸业,并且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为后世留下重要军事理论。历朝历代对于孙膑都有很高评价。孙膑遭到庞涓陷害失去双足,身体残疾,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最终两次击败庞涓,得以报仇,孙膑身残志坚精神...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727.html

苏轼乌台诗案_文学家_【文学360】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53.html

苏轼生平简介_文学家_【文学360】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苏轼...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46.html

苏轼文学成就_文学家_【文学360】

...苏轼在吟诗苏轼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50.html

曹操古今评价_【三国演义】

...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使得他变得极为残忍,且经常猜疑别人,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换言之,人格状态不协调是曹操悲剧。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钟嵘:“曹公古...

http://wenxue360.com/sanguoyanyi/archives/143.html

朱敦儒评价

...在两宋词史上,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后来辛弃疾。苏轼作为新词风开拓者,虽然扩大了词表现功能,开拓了抒情自我化方向,但他还没有将自我完整人生历程和整个精神世界写进词中(另一半写在人...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812.html

王安石历史评价

...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北宋评价 元祐元年(...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947.html

苏轼轶闻(故事)_文学家_【文学360】

...苏轼轶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与苏辙一同进京参加会考。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脩。欧阳脩亦十分赞赏,原本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44.html

苏轼诗作风格_文学家_【文学360】

...乌台诗案为界,苏轼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差异。在贯穿始终“归去”情结背后,看到了诗人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无奈和老年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具体政治忧患”...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51.html

共找到846,87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