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反对新法_文学家_【文学360】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平和世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09.html

苏轼诗词风格_文学家_【文学360】

...苏轼词风大约可分三类: 1、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形象和阔大雄壮场面取胜; 2、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69.html

苏轼乌台诗案_文学家_【文学360】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53.html

苏轼生平简介_文学家_【文学360】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苏轼...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46.html

苏轼文学成就_文学家_【文学360】

...苏轼在吟诗苏轼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50.html

男人一生应感谢女人_【中医宝典】

...离开了女人,那么他会变得一无是处,他往往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没有前进方向和目标。与其说男人创造了世界,还不如说是女人创造了世界。 每个男人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女人,也会遇到很多需要感谢女人,不过有的女人在男人心中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3908.html

苏轼轶闻(故事)_文学家_【文学360】

...苏轼轶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与苏辙一同进京参加会考。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脩。欧阳脩亦十分赞赏,原本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44.html

苏轼诗作风格_文学家_【文学360】

...乌台诗案为界,苏轼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差异。在贯穿始终“归去”情结背后,看到了诗人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无奈和老年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具体政治忧患”...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51.html

苏轼风格_文学家_【文学360】

...苏轼书法作品《寒食帖》苏轼文风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答谢民师书》中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34.html

王朝云结缘苏轼_古代美女_【文学360】

...王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气质。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歌舞班助兴,悠扬...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7451.html

共找到850,00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