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而散。故冲脉为病,则逆气里急也。沈承之曰∶腹分四行,中行脐上五寸,名上脘穴,属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任脉之会。脐上四寸,名中脘穴,又谓之上纪,属手太阳小肠经、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任脉之会。脐上二寸,名下脘穴,属足太阴脾经、任脉之会...
...十一个经验效穴。《玉龙经》载《天星十一穴歌诀》:“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彻,委中配承山,下至昆仑绝,环跳与阳陵,通里与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专心常记此,莫与闲人说,三百六十法,不如十一穴。”后《针灸大全》所载,又增太冲一穴,文字略异...
...却行至风府凡八穴第二 头直侠督脉各一寸五分却行至玉枕凡十穴第三 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第四 头缘耳上却行至完骨凡十二穴第五 头自发际中央傍行凡五穴第六 背自第一椎循督脉下行至脊凡十一穴第七 背自第一椎两傍侠脊各一寸五分下至节凡...
...发际中央傍行凡五穴第六 背自第一椎循督脉下行至脊凡十一穴第七 背自第一椎两傍侠脊各一寸五分下至节凡四十二穴第八 背自第二椎两傍侠脊各三寸行至二十一椎下两傍侠脊凡二十六穴第九# 面凡二十九穴第十 耳前后凡二十穴第十一 颈凡十七穴第十二 肩凡...
...五处(甲乙)督脉旁.去上星.一寸五分.(甲乙)曲差后一寸(增注)禁灸(甲乙)灸三壮(按入门.五作巨字误.类经.金鉴.作曲差后五分.非也.第二行.前从眉头睛明.后至天柱.系一线定之.曲差至玉枕为六寸半.布置诸穴.承光(甲乙)五处后二寸.(...
...背俞部中行十三穴(图)大椎一穴.(一作 .)在第一椎上陷者宛宛中.针五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以年为壮(明云∶日灸七壮至七七壮.)甲乙云、大椎下至尾 骨二十一椎.长三尺.折量取俞穴.既曰大椎.又曰在第一椎上陷中.必是二穴.非二穴则不言在第一...
...不利,腹大,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此皆足少阴脉所行之处,故取其脉之输穴。有本“少阴”为“少阳”。平按:“上走”《灵枢》作“亦上走”。《甲乙》无“喘息”二字,注云:“《灵枢》有喘息二字。”“足少阴”《甲乙》作“足少阳”。腹满食不化,...
...,大便泄利,小便赤涩,身热目黄。可灸三壮,针入五分。9.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虚胀,大便滑泄,背痛恶风寒,食饮不下,呕吐不止,消渴,目黄。可灸五十壮至一百壮,针入五分。10.胃仓∶二穴在...
...1.期门∶二穴,肝之募。在不容傍一寸五分,直两乳第二肋端,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治胸中烦热,贲豚上下,目青而呕,霍乱泄利,腹坚硬大,喘不得安卧,胁下积气,女子产后余疾,食饮不下,胸胁支满,心中切痛,善噫。若伤寒过经不解,当针期门,使经不...
...脐下一寸。气海在脐下一寸半。石门在脐下二寸女子不灸。关元在脐下三寸。中极在脐下四寸。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中。 ○腹第二行十一穴第十六 幽门在巨阙傍半寸陷中。通谷在幽门下一寸陷中。阴都在通谷下一寸。石关在阴都下一寸。商曲在石关下一寸。...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