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阿是穴(天应穴,不定穴)八风穴八会穴(会穴)八邪穴背俞合穴华陀夹脊穴肓之原会穴经外奇穴经穴井穴髎(窌)络穴(别络、别)募穴郄穴(郤穴)十宣穴同身寸五腧穴(五俞穴)溪谷穴(穴位,穴道,气穴)荥穴俞穴原穴...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huxue-2714.html

王惟一开创了针灸学的腧穴考试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先河_【中医宝典】

...),宋政府再次征集、校订医书,王惟一奉皇帝命令,纂集旧闻,订正廖误,考订针灸著作。他按人形绘制人体正面、侧面图,标明腧穴的精确位置,并搜采古今临床经验,汇集诸家针灸理论,着成医书3卷,共载腧穴657个,采用按经络和部位相结合的腧穴排列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53.html

直接注射法治疗前列腺炎_男科前列腺炎_【中医宝典】

...血还可以协同消除尿道等其它部位的感染。 前列腺直接注射法的缺点首先在于前列腺位于会阴的深部,膀胱的下方,从体外将注射针穿人前列腺并非易事,而且,由于前列腺的位置深在,穿刺还容易引起局部损伤,出现血尿等合并症;其次,从体外经皮肤、尤其经直肠...

http://zhongyibaodian.com/nanke/b14492.html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又名《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经》或《铜人》。三卷。宋·王惟一撰。原书在1027年由宋医官院木板刊行,并刻于四壁石碑上,同时补入《穴腧都数》一卷。书名“铜人”,系在编此书的同时,由王惟一等铸制了我国最早的一具针灸铜人型...

http://qihuangzhishu.com/194/268.htm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又名《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经》或《铜人》。三卷。宋·王惟一撰。原书在1027年由宋医官院木板刊行,并刻于四壁石碑上,同时补入《穴腧都数》一卷。书名“铜人”,系在编此书的同时,由王惟一等铸制了我国最早的一具针灸铜人型...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41.htm

手部腧穴_《手穴手纹诊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手部腧穴分布广泛,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发现出来的。手部腧穴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近些年来人们发现的某些以病证命名的感应点、反应区和新针穴位等。见图2—1,2—2。...

http://qihuangzhishu.com/136/8.htm

中医推拿之经络与腧穴_推拿基础_【中医宝典】

...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的病变,而在病变的附近或按经脉循行部位上取穴,通过手法刺激,以调整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如太阳头痛取风池;阳明头痛取合谷;胃脘痛取足三里;心痛取内关等。由此可见,经络腧穴对指导推拿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a13550.html

经络学说的形成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经络学说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逐步形成的。 其形成途径主要有: ①“针刺”、“灸治”、“按摩”出现的各种感觉传导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②腧穴疗效的总结。 ③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④解剖、生理的启发。 ⑤古人练气功导引也发现体内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01.html

针灸治痤疮_皮肤病痤疮_【中医宝典】

...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等注人曲池、足三里等穴位(根据病情选用药物和腧穴)。②自血穴位注射法: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注入大椎、肺俞、曲池、足三里等穴(根据病情选穴)。具体操作方法见各验方中的方法。 火针:分局部取穴法和循经取穴法。前者可泻热解毒,使...

http://zhongyibaodian.com/pifubing/b19651.html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与针灸铜人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明堂经》已不存,虽经宋太宗诏令访书,仍未求得。在这种情况下,宋仁宗于天圣年间,命医官王惟一主持编修一部针灸腧穴典籍。王惟一奉诏在总结《黄帝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参以各家之见及个人经验。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附《穴腧都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92.html

共找到1,6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