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和注意事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不应为病态。 6.在一般情况下,与症是一致,即症相应。但也有症不相应,甚至相反情况,此时应注意辨明真假,以决定取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4.html

《内经》法对后世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内经》而进行 法”初期应当是经络检查,经络检查里方法之一是诊脉动亦即“气”,正式形成诊脉动为主是《内经》介绍给后A,后世法完全是诊脉动方法,这亦正是继承《内经》,《内经》诊脉方法和部位尽管不同,同时亦没有提出独...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8.html

华氏缔造神医摇篮_【中医宝典】

...不太可能,也许几十年以后能办到…… 传统中医学定位只限于:心、肝、肾、肺、脾、命。而头部、四肢、生殖区、定位没有说清。也没有能说清糖尿病脉象如何,动脉硬化脉象如何,冠心病脉象如何,癌症又是何种脉象等等。过去古人生活条件不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8.html

起源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就是说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时代,亦就是“医经”-派。 今天所讲所用,究竟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它又是怎样起源,这不但是个历史问题,...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8.html

要领之位数形势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这是清人周学海提出一种方法,他认为脉象所有变化都在四者之中,故日:“有四种,位数形势而已”。 周氏又对此作了具体阐释:“浮沉尺寸也;数者,迟数结促也;形者,长短广狭厚薄粗细刚柔,犹算学家之有线而体也;势者,敛舒伸宿进退起伏之有盛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5.html

中医四----切_【中医宝典】

...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作为唯一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必须强调"四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诊断。 1.切脉部位:一般取寸口,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45.html

部位_《灵素节注类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因后天卦干在西北,正人身之右尺,以有先天之元阳所在,是人之命根,要如门户之固密,故称命门也。今仕材言背为阳,肾附于背,故外以候肾;腹为阴,故里以候腹,腹者,凡大小、膀胱、命门皆在其中矣。又言膈者,胆在其中也。此皆凭臆之说,不独脏腑部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gsujiezhuleibian/622-10-3.html

指法之运指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运指是指法具体运用,指法是对者三指,在诊脉时运动规律总结。可以说,前人丰富诊脉经验,都凝集在指法之中了。历代有关指法论述,是相当丰富,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 1、举按举按是基本指法,它通过三指用力轻重变化,以诊察脉搏...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8.html

经络与色学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对色提出始于《内经》,《内经》有“色诊法”、“色尺诊法”提出,虽然《内经》对色、各有专门论述,并且亦有四专论,但《内经》既然以经络为特点,在经络中色诊和又为主要内容,因此色诊与关系相当密切,往往相提并论。 ...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9.html

如何正确应用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是一种简便而细致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诊脉方法。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8.html

共找到1,113,7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