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脉,不但可猛然提醒疑难疾病的鉴别诊断,且可提供治疗方向,如脑病与心脏疾患。因足阳明人迎之脉,位在头颈,根据其经脉循行,旁及头面五官七窍,上达于脑,头为诸阳之会,脑为神明之府,故察人迎,不但可诊候头而诸窍之疾,并可审神明。正如《灵枢·动输...
....见之必死.七诊者.独小独大独疾独迟.诸部皆然.非一部两部见病脉也.独热者.尺炬然热.独寒者.尺肤寒是也.独陷下者.诸部皆陷伏不应也.真脏悉为死候.七诊犹为病脉.其所重全在胃气.胃主肌肉.故言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
...足兰脉是足部的趺阳、太溪、太冲三脉。由于它们在诊断疾病与判断预后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为历代医家所注重。如《脉诀汇辨》认为:足三脉为人生根本之所系,临诊之时不可不察。 除了独取寸口诊脉外,脉诊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诊怯。 一、足三脉 足兰...
...夫医者,人之司命也。脉者,医之大业也。盖医家苟不明脉,则如冥行索途,动致颠覆矣。夫大方脉、妇人、小儿、风科,必先诊脉后,对证处药,独疮科之流,多有不诊其脉候,专于治外,或有证候疑难,别召方脉诊察,于疮科之辈,甘当浅陋之名,噫!其小哉如是!...
...理论性很强,又是切合实际指导临床辨证的实用脉学专著,其影响远及国外。《脉经》所具有的这些成就,《金镜录》是无法与之相比的。《金镜录》很可能是敖氏临床舌诊经验记录,并没有对其进行总结,使其理论化、系统化和统一标准化。正是由于《金镜录》本身存在...
...“盲人名医”,才是真正的高悟性人才吗?绝对不是! 勤求己过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当学而无绩,则责己之过,很少怀疑所学之非。其实学脉诊难有收获,关键在于古今传习之脉诊理法尚不完善,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对"平人脉象"论过于侧重于脉象的变化...
...易明,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常因动作而扰乱,乃可诊有过之脉。过者,病也)。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切者,切近也,手按近体也。切脉之动静,诊阴阳也;视目之精明,诊神气也,察五色以...
...(分断考求,最为诊家大弊,窃叹今时犯此甚多。如张璐谓人诊脉,大似向泥人祈祷,有时灵应,有时不灵应。)讵知病属一理,脉自无二,得其一而脉斯可断矣。得其脉之独有所见,而脉又可断矣。(从独字洗出脉要精义。)盖独之义不一。如有以诸部无乖,或以一部稍...
...诊法术语。①指脉象言。《素问·三部九候论》:“察九候,独陷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一候之中见七脉之一者,均为病脉。②切脉七法。见《脉经》。即静心以存神;忘外以涤...
...经常有朋友打电话来咨询华氏脉诊事谊,他们听说十几天就能学会脉诊、舌诊、一个月的高级班,不仅精确诊脉而且能辩证开方用药而感到惊奇和疑惑!也难怪朋友们有疑虑,按常规的现象来分析是不可能的!一个读完中医本科的大学生,花了五年的时间来学习中医“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