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章句。作者以《伤寒论》中辨脉法、平脉法为诊法之正宗,指出:“辨脉、平脉、仲景论百病之脉也,不专于伤寒。”遂检阅四、五种刊本的辨脉、平脉法原文加以校订。摒去旧注,重予详细注释,复加按语...
...凡此五者,各有主脉,肺涩(又名毛)、心洪、脾缓、肝弦、肾石也。如三菽见洪,为心火刑金,余可类推。以上二法,平人则不见,惟病患乃见之。如病在经脉,则寸尺之诊必变于常;如病在脏腑,则菽数之诊必变于常。随其所变见而断其病,十不失一。一曰平脉败脉诊法...
...岐伯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机按.诊法以平旦.主无病者言.若遇有病.则随时皆...
...剧烈的斗争,经验医学要战胜巫术迷信,决非一人一时所能完成;四诊法的确定,也非个别医家所能完善。战国时代当有一大批杰出的民间医生在各处活动,其中包括名为秦越人之扁鹊,通过他们不懈的努力,一方面战胜了巫师,另一方面积累了经验,为战国秦汉之间祖国...
...着有《濒湖脉学》详细介绍了二十七种脉象及主病,但脉理幽微,其体难辨,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故有“切而知之谓之巧”之说,初学不易掌握,临症日久自有心得。 切诊是切按触摸病人的脉搏及身体其他部位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切诊包括脉诊、...
...二维者三阴三阳之纲维也。一、所候:阳维脉与阴维脉二、部位:手十宣及足中趾,此为诊候之初阶,二次第真气候之。盖二维虽维三阴三阳,主溢蓄,其脉气固以三阴三阳为基础,然其脉浮行于体表,无形质可究,故只可以真气察知,以感摄法为用也。三、诊法:甲、...
...方法即诊察的技法。从《内经》主要仍是遍诊法以及在诊寸口脉口时有时是与人迎对比,有时是与诊尺对比(诊足是诊尺之皮肤不是后世的尺脉),从寸口脉不分三关的情况看。 《内经》脉法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方法、部位、脉象、主病等几个部分,分述如下: 一...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长河,演变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区别于现代医学,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 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
...《内经》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的方法、脉名、正常脉、病脉以及死脉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诊脉方法有“三部九候法”、“人迎脉口诊法”、“尺寸诊法”、“寸口诊法”等等。 舌诊与脉诊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的程度...
...华氏脉诊法把繁琐的脉象归类简单化,使之有规律,让初学者能体会很好。这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能用脉诊诊断断出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的脉诊方法。 时下社会中兴起一种新的诊病学——手纹手色诊病学,在中医它属于望诊内容的一部分,它比较直观,比较准确,而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