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一二_【中医宝典】

...假。” 盖肝主疏泄,敷布阳气,倘肝气阻遏,阳气不能布于四末,而肢冷,而冻伤。此右弦细左微,正是肝气阻遏,阳气郁于中脉象。12月复诊,虽气温一降再降,而手足温,两手寸关皆现浮滑带数,阳气畅达无碍矣。 二、易学而难精 是中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73.html

要领察独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对此推崇备至,认为:“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义。家纲领莫切于此”。 正常情况下,两手六部的至数与力度处于相互平衡与协调状态,如刘河间所云:“不得独浮沉,独大小,独盛衰,独阴阳。须沉中有浮,浮中有沉,小中有大,大中有小,盛中有衰,衰中有盛,...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1.html

在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二竖无膏肓循也”的境界为期不远了。 关于学在中医四中的地位,时珍有四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名有万,而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四末到否定的地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结合的临床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类?师日:其自浮而弱,面乍白乍赤。”都说明精神情绪对脉象有影响。其他如气候等对脉象亦都有影响。这些问题都应考虑在内。 舌也同样存在个体的差异,例如由于生理的原因,舌质可稍红或稍淡,《辨舌指南》引《利济外乘》中说:“无病舌,形色各有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6.html

诀章_《韩氏医通》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凡一十则)《诀》左寸下指法如六菽(大豆也)重,(仍以其人肥瘦为别)为心本位。(在指顶为阴、为心,在指节为阳、为小肠。余皆仿此)。五菽以下,七菽以上,皆心与小肠络脉也。关以十二菽为肝胆本位,尺以至骨为肾、膀胱本位;右寸三菽为肺、大肠...

http://qihuangzhishu.com/236/6.htm

五脏平脉_《诀刊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心脉.浮大而散.心合血脉.故心脉循血脉而行.持指法.如六菽重.按至血脉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道粗者为大.又稍加力.道阔软者为散.余仿此.机按.菽.豆也.指按如六豆重也.肺.浮涩而短.肺合皮毛.故循皮毛而行.持指法.如三菽...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kanwu/943-9-4.html

指法主病_《诀乳海》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为阴.而叔和独以弦为阳者.何也.不知仲景所论者伤寒.是自表渐入于里.自外而至内言之也.故以弦为阴.叔和所论者.劳证自内而渐达于表.是自内而至于外言之也.故以弦为阳.然弦则为劳.故指法则曰.指下寻不足.阴不足也.举有余.阳偏胜也.状若...

http://qihuangzhishu.com/928/30.htm

总论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今察精.莫过内经.内经于诊法甚详.于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名.以为诊脉之法.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愈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也.夫为胃气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

http://qihuangzhishu.com/726/30.htm

单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学术语。指一种切脉的指法。用一指单按寸关尺中的一部以诊脉。如关部,用中指按,其余两指微微提起。有助于重点测某部的脉象。《重订家直诀》:“一指单按,气行自畅,无所博击。”...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308.htm

单手诊脉是的最大误区_【中医宝典】

...回或止有至数为代。拙见认为,微系察指下力,散是察指下形。故微、散与促结代脉不能混为一谈。除此之外,笔者还有一个观点,即“单手诊脉”系里的最大误区。 余幼承衣钵,记得先父教学诊脉时,明确指出:寸口时,要用左手去诊病员的右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258.html

共找到419,34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