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一十则)《脉诀》左寸下指法如六菽(大豆也)之重,(仍以其人之肥瘦为别)为心本位。(在指顶为阴、为心,在指节为阳、为小肠。余皆仿此)。五菽以下,七菽以上,皆心与小肠络脉也。关以十二菽为肝胆本位,尺以至骨为肾、膀胱本位;右寸三菽为肺、大肠...
...回或止有至数为代。拙见认为,微脉系察指下之力,散脉是察指下之形。故微、散与促结代脉不能混为一谈。除此之外,笔者还有一个观点,即“单手诊脉”系脉诊里的最大误区。 余幼承衣钵,记得先父教学诊脉时,明确指出:诊寸口脉时,要用左手去诊病员的右手之脉...
...三部,以定至数为主。亦有用食指直压三关,或用食指拦度脉上而辗转以诊之。对四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两侧滚转寻察三部;七、八岁小儿,则可挪动拇指诊三部;九至十岁以上,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十五岁以上,可按成人三部...
...心脉.浮大而散.心合血脉.故心脉循血脉而行.持脉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脉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脉道粗者为大.又稍加力.脉道阔软者为散.余仿此.机按.菽.豆也.指按如六豆之重也.肺脉.浮涩而短.肺合皮毛.故脉循皮毛而行.持脉指法.如三菽之...
...也有脉不快而先期的这属于体虚。色欲不节,也常是先期而至,来时必定血量过多,其脉必虚细尺部无力;由于虚,故无法控制血行之故。 十四、毒瘤之脉 腹那有瘤之脉,其状不一定。有一个女人,脉左尺在搏动时,数至之中,有一至像勾端刺指那样。我说:“左尺脉...
...被遗弃,惟独取寸口,三指诊脉几成中医之标识,足资证明脉学在四诊之中决非排列末位,更不可舍弃不用。 所以,《玉函经》所言“脉为医门之先,其理微妙,未易研究,大抵问而知之以视其外,切而知之以察其内,证之于脉不可偏废”较为中肯。实际上依靠脉诊而定...
...弦,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都是失于和缓,无胃气的脉象,故皆主死,对于反常之怪脉,《素问·大奇论篇》提出有浮合、火薪然、散叶、省客、丸...
...诊脉须分三部九候,每部必先浮诊三候,轻手于皮肤之上,候三动也。中诊三候,略重指于皮肤之下,肌肉之上,候三动也。沉诊三候,重手于肌肉之下,筋骨之上,候三动也。三三而成九候。然后知病之浅深表里,以为处治之标的,岂可忽略于脉而欲求病之所在乎?切脉...
...法医学的证明。现在要总结一句,读者特别注意,脉法要学得深透,指法要按得活泼,无论何病,应用何药,但是阴虚之脉,用养阴之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愈。但是阳虚之脉,用养阳之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愈。但是中虚之脉,或滞积之脉,用养中之药,调滞水消积之药,...
...(董汉良 陈天祥整理,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引用时改正了几处比较明显得错别字和句逗。 脉诊为近世医者病者所共信,以为诊病惟一之术。在医者可不加问诊而使三指以疏方,病家则隐匿病情以试医生脉诊之能否,医道之荒莫甚于此。此习不去,吾医将无立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