诀章_《韩氏医通》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凡一十则)《诀》左寸下指法如六菽(大豆也)重,(仍以其人肥瘦为别)为心本位。(在顶为阴、为心,在指节为阳、为小肠。余皆仿此)。五菽以下,七菽以上,皆心与小肠络脉也。关以十二菽为肝胆本位,尺以至骨为肾、膀胱本位;右寸三菽为肺、大肠...

http://qihuangzhishu.com/236/6.htm

单手诊脉是的最大误区_【中医宝典】

...回或止有至数为代。拙见认为,微系察力,散是察形。故微、散与促结代脉不能混为一谈。除此之外,笔者还有一个观点,即“单手诊脉”系里的最大误区。 余幼承衣钵,记得先父教学诊脉时,明确指出:寸口时,要用左手去诊病员的右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258.html

小儿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三部,以定至数为主。亦有用食指直压三关,或用食指拦度上而辗转以。对四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两侧滚转寻察三部;七、八岁小儿,则可挪动拇指三部;九至十岁以上,可以次第下,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十五岁以上,可按成人三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1.html

五脏平脉_《诀刊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心脉.浮大而散.心合血脉.故心脉循血脉而行.持指法.如六菽重.按至血脉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道粗者为大.又稍加力.道阔软者为散.余仿此.机按.菽.豆也.按如六豆重也.肺.浮涩而短.肺合皮毛.故循皮毛而行.持指法.如三菽...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kanwu/943-9-4.html

学看的经验_【中医宝典】

...也有不快而先期的这属于体虚。色欲不节,也常是先期而至,来时必定血量过多,其必虚细尺部无力;由于虚,故无法控制血行故。 十四、毒瘤 腹那有瘤,其状不一定。有一个女人,左尺在搏动时,数至之中,有一至像勾端刺那样。我说:“左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0.html

在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被遗弃,惟独取寸口,三诊脉几成中医标识,足资证明学在四之中决非排列末位,更不可舍弃不用。 所以,《玉函经》所言“为医门先,其理微妙,未易研究,大抵问而知以视其外,切而知以察其内,证之于不可偏废”较为中肯。实际上依靠而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发展的时间差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弦,真心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肺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真肾至,搏而绝,如弹石辟辟然。真脾至,弱而乍数乍疏。”都是失于和缓,无胃气的脉象,故皆主死,对于反常,《素问·大奇论篇》提出有浮合、火薪然、散叶、省客、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5.html

论沉形状指法主病_《伤寒六书》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术】

...诊脉须分三部九候,每部必先浮三候,轻手于皮肤之上,候三动也。中三候,略重于皮肤之下,肌肉之上,候三动也。沉三候,重手于肌肉之下,筋骨之上,候三动也。三三而成九候。然后知病浅深表里,以为处治标的,岂可忽略于而欲求病所在乎?切脉...

http://qihuangzhishu.com/700/33.htm

的原理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法医学的证明。现在要总结一句,读者特别注意,法要学得深透,指法要按得活泼,无论何病,应用何药,但是阴虚,用养阴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愈。但是阳虚,用养阳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愈。但是中虚,或滞积,用养中药,滞水消积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22-20.html

杨则民论_【中医宝典】

...(董汉良 陈天祥整理,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引用时改正了几处比较明显得错别字和句逗。 为近世医者病者所共信,以为诊病惟一术。在医者可不加问诊而使三以疏方,病家则隐匿病情以试医生能否,医道荒莫甚于此。此习不去,吾医将无立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0.html

共找到465,5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