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缺乏(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肾性尿崩症)而致的内分泌疾病。以烦渴多饮、多尿、低比重尿为主要临床特征。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尿崩症和继发性尿崩症;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完全性尿崩症和部分性尿崩症;...
...死亡外,32例痊愈出院,3例在出院后仍需口服药物,24小时尿量可控制在4000ml以下,2例2月后停药尿量不再增加,另1例则需长期服药。 讨论: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系抗利尿激素合成与释放障碍所致,与肾性尿崩症不同,后者因肾上皮细胞缺乏adh受体...
...另外积极针对病因的治疗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继发性尿崩症者应同时治疗原发疾病。...
...测定 可以较好地诊断尿崩症。正常人血浆AVP基础值为1~5pg/ml,禁水后可高达15pg/ml以上。肾性尿崩症血浆AVP显著升高;而中枢性尿崩症却显著下降,禁水后亦不能上升。八、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治疗试验:...
...测定 可以较好地诊断尿崩症。正常人血浆AVP基础值为1~5pg/ml,禁水后可高达15pg/ml以上。肾性尿崩症血浆AVP显著升高;而中枢性尿崩症却显著下降,禁水后亦不能上升。八、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治疗试验:...
...疾病概述:中枢性或adh敏感性尿崩症(该病是一种下丘脑/垂体疾病,在本节阐述中使用的简称为di)要区别于肾性尿崩症(ndi,该病的肾脏对adh不敏感,参见“肾脏转运异常”)。可能引起多尿的有di(adh的缺乏),ndi,或强迫性(精神原性...
...全身性疾病后才被考虑,已发现病人视上核与室旁核神经元及循环血中存在室旁核抗体,常起病在儿童期,伴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较少。 (5)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的已能找到突变的基因,有家族发病史可循。 2.肾性尿崩症(抗利尿激素抵抗或不敏感) (...
...DIDMOAD综合征,临床症群包括尿崩症、糖尿病、视神经萎缩和耳聋,它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常为家族性,病人从小多尿,本症可能因为渗透压感受器缺陷所致。 2.肾性尿崩症 肾脏对AVP产生反应的各个环节受到损害导致肾性尿崩症,病因有...
...尿崩症可能继发于其他严重疾病,对尿崩症病人应积极寻找病因。CT及磁共振检查在病因诊断上极有价值,对于可能引起尿崩症的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应加以重视,对可能患遗传性尿崩症的病人应积极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手段。放射治疗是...
...综合征的一部分。(可表现为尿崩症、、视神经萎缩、,又称作wolfram综合征)。 4.物理性损伤常见于脑部尤其是垂体、下丘脑部位的手术、同位素治疗后,严重的脑外伤后。外科手术所致的尿崩症通常在术后1~6天出现,几天后消失。经过1~5天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