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之比值,有助于鉴别黄疸的类型。 <0.20,见于溶血性黄疸、先天性黄疸;0.20~0.60,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混合性黄疸;>0.60,常见于阻塞性黄疸。...
...血清总胆红素轻度至中度升高(<85.5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1min胆红素/总胆红素<20%。 ②肝细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增高、1min胆红素/总胆红素>35%。 ③阻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增高、1min胆红素/总胆红素可达...
...过多的原因包括溶血性与非溶血性两大类。临床上任何原因引起大量溶血时,红细胞破坏释放的大量血红蛋白即成为胆红素的来源。非溶血性的胆红素形成过多则多见于无效造血而产生过多胆红素。(二)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这包括:①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障碍...
...、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1min胆红素/总胆红素<20%。 ②肝细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增高、1min胆红素/总胆红素>35%。 ③阻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增高、1min胆红素/总胆红素可达50%。 (2)早期发现肝细胞轻度损害:血清总胆红素...
...十分复杂,主要有:(一)制造胆汁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其量决定于分泌入毛细胆管中的胆汁酸量;而毛细胆管及胆管本身也能制造少量胆汁。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有重要作用。结合胆盐不仅乳化脂肪成为小颗粒,而且对中性脂肪的水解产物的转运和渗透入肠...
...能力差 新生儿肝细胞内缺乏Y蛋白及Z蛋白(只有成人的5~20%),在生后第5日才逐渐合成。这两种蛋白具有摄取非结合胆红素,亦转运至滑面内质网进行代谢的功能,由于Y、Z蛋白的合成不足,影响了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四)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
...结石核心,成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形成条件。 3.胆汁成分改变:胆汁酸能防止或减少胆红素钙的沉淀,而糖蛋白去易成为结石的支架。 4.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能使胆红素钙生成加快,且使胆囊上皮细胞分泌更多的糖蛋白,从而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5.饮食:长期...
...受到抑制,使脑细胞受损。mirra等姉bbb的通透性随血清胆红素增高而增加,胆红素可能降低细胞表面张力及对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壁的毒性作用,使bbb通透性增加。 与白蛋白联结的未结合胆红素、是脂溶血性的白蛋白复合体,分子量大,不能通过bbb和...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性黄疸、体质性黄疸、哺乳性黄疸等。 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和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35%为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比值<20%为溶血性黄疸。...
...等。 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和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35%为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比值<20%为溶血性黄疸。...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