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新解_【黄帝内经】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王冰于此注之曰:“所谓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张仲景研究素问以左治右者也。”“从阴”至“治右”凡十六字亦本篇条文,是岐伯阐述“善用针者”时所言。 《素问》之称“引”,可见其是从阴阳互...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6.html

承前启后窦太师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提纲挚顿,故为后世所尊崇。 一个人的学术水平的高低,还体现在他的判断力上。在《素问》遗篇中有《刺法》一篇,据考证该文为宋代一个懂医的道人所作,由于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认为是后人托古伪作,不足为据,因此长期湮没在故纸堆中。然而一篇文章学术价值...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08.html

针刺可缓解阑尾术后疼痛_针灸临床_【中医宝典】

...,但要求足三里针感向上传导,合谷穴需较强刺激、直至疼痛消失,每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 体会:众所周知,针刺治疗对许多疼痛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而足三里是肚腹疾患、疼痛性疾患的要穴,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黄帝内经·素问》刺法篇...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61.html

养生_《素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林亿新校正云:按,王冰不解所以名《素问》之义及《素问》之名起于何代。按,《隋书·经籍志》始有《素问》之名,《甲乙经》序,晋·皇甫谧之文巳云:《素问病精辩。王叔和,西晋人,撰《脉经》,云出《素问》、《针经》。汉·张仲景撰《伤寒卒...

http://zhongyibaodian.com/suwenxuanjie/1290-23-1.html

灸法概述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灸法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说:“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条件和发病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74.html

素问的学术体系_【黄帝内经】

...《素问》《素问》共24卷,81篇,所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4.html

《黄帝内经》简介_《黄帝内经·素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大哉《黄帝内经》十八卷,《针经》三卷,最出远古”;邵雍认为:“《素问》、《阴符》,七国时书也”;程颢认为:“《素问》书出战国之末”;司马光认为:“谓《素问》为真黄帝之书,则恐未可。黄帝亦治天下,岂终日坐明堂,但与歧伯医药针灸耶?此周、汉...

http://qihuangzhishu.com/100/1.htm

素问》校诂派学术研究内容_【中医宝典】

...数则。 例一: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素问·玉版要》) 宋以前校注 唐·王冰注:色深则病甚,故必终齐乃已。 注释派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46.html

针灸保健防病的悠久历史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灵枢•逆顺篇》)。意思是说,凡是良医总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或者在发病的早期就进行针刺,所以良医重视预防疾病的程度要胜过治疗疾病;又强调针灸有保健强身的作用:“是故刺法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素问•刺法》)。在一些篇章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64.html

针灸易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李守先 朝代:清·嘉庆三年 年份:公元1798年 绘图针灸易学序 自序 卷上 针灸源流 一手法 手法歌 修针 取寸 持针 定神 四明高氏补泻 退针 合法 晕针 二认症定穴 纪氏治法 行针指要歌 聚英先生百症赋认症定穴...

http://qihuangzhishu.com/313/index.htm

共找到89,4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