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方剂学萌芽_【中医宝典】

...药物知识及医疗经验不断积累,为壮医方剂学形成奠定了基础。由于壮族未能形成本民族规范化文字,故壮医医疗经验、单方、验方大多只能通过口授、耳听、心传形式流传下来,遗失固然很多,其中部分由于汉文资料记载得以流传下来。从唐宋时期方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11.html

六节 壮医分科出现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周礼》更明确记载当时有食医、疾医、疡医等之分,但在其后漫长发展岁月中,中医并不形成严格分科制度,这大概和医学及科技发展水平有关。 由于壮医缺乏文献资料,故其分科出现始于何时,不可能十分明确,只能根据有关线索,进行初步探讨。 药线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1.html

第一三节壮族社会历史概述(2)_【中医宝典】

...、羁縻制度时代(唐五代) 自秦汉以来,中原封建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这种政策到了唐代逐渐完备并形成制度,在壮族地区出现羁縻州县一般州县并存局面。羁縻州县制一般州县制区别在于,建制上以部落为基础,行政长官均由原部落酋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57.html

壮族民俗特色医药关系_【中医宝典】

...追根溯源 , 探讨其各种事物之间内在联系。壮族医药壮族地区民俗有密切关系 , 如前所述 ," 信鬼神 , 重淫祀 " 是壮医巫医合一或医巫并存根源。此外断发、文身、服色尚青、鼻饮、喜食生猛、居干栏、捡骨重葬等民俗 , 医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74.html

第二节 壮药学发展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唐宋以后,壮药学有了较大发展 《新修本草》是唐显庆二年(687年)由苏敬等22人编纂,历时两年完成,由唐政府颁发药典。它是世界上最早国家药典,共载药850种(一说844种)。当时唐政府曾下诏全国,征询各地药物标本,根据形象加以图绘...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39.html

四节丰富多彩壮医诊疗技法_【中医宝典】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壮医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且丰富多彩诊疗技法,大大地丰富了壮医内容。 壮族诊断方法包括望诊、脉诊、甲诊、口诊等方面。详细内容见四节。 壮族治疗方法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发展,到了这一时期,已形成了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12.html

第二 三节 壮族经济文化发展特点医药关系(1)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壮族是岭南地区土著民族 , 经过漫长独立发展时期 , 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前期 , 直到中原地区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 , 才由秦始皇统一 , 所以其经济文化具有极强个性 , 后来虽受汉族文化强大影响 , 但仍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04.html

三节 古代科技医药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马头乡青铜针年代最早,贵港银针形制现代针具更加接近,足以表明其在当时先进性。可见壮医药古代科技密切相关,并随着古代科技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着,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地积累经验向前迈进。...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32.html

第一四节壮族社会历史一些特点(1)_【中医宝典】

...壮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历史发展基本上中原汉族一致,但是由于特殊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等因素,壮族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一些明显特点 , 这些特点对壮族医药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一、壮族自古就是祖国大家庭一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71.html

三节壮医药现状和发展前景(1)_【中医宝典】

...研制出降压灵、风湿药片、肝炎灵、健骨针等药物,绞股蓝茶、广西甜茶等保健饮品,获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和利用广西药用植物园对壮医药发展无疑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三、目前已出版医药专著 (详见第二节一点) 四、壮医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65.html

共找到1,123,3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