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三节壮族社会历史概述(2)_【中医宝典】

...但由于特殊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状况,汉代至隋代壮族先民分布地区所设郡县,以"初郡"方式来统治,其特点是:政治上"且以其故俗治",经济上"无赋税"。结果起到了缓和、消除民族间隔阂和矛盾,促进民族团结合作以及促进岭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57.html

土司制度对医药影响_【中医宝典】

...时期壮汉文化交流比以前有更大发展 , 医学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 故在壮汉文化双向交流中 , 壮族医药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二、土司制度对医药促进作用 如前所述 , 土司制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 促进了壮族地区政治安定和经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69.html

第八第二针灸疗法先驱_【中医宝典】

...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就质地而论,马头乡青铜针其他地区出土针具不相上下。说明在2000多年以前,壮族先民不仅具有高超制针技术,而且从总体上看,壮族先民针刺疗法乃至医药整体水平在当时处于先进行列。 另外,1976年在壮族聚居地区贵港市罗泊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39.html

第七第二促使壮医善用毒药和解毒药因素_【中医宝典】

...一、地理生态环境影晌 壮族聚居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山高林密,草木茂盛,盛产毒药、毒虫、毒蛇、毒矿等。 从大量文献记载实地考察得知,壮族聚居区自然条件适宜有毒植物生长有毒动物繁殖,矿藏也非常富,在《南方主要有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30.html

第五第一壮医理论萌芽_【中医宝典】

...壮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对壮族医药学起着积极推动作用。随着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陶针、金针等治疗方法广泛使用,医药知识也由零星积累逐渐系统化,大约在唐宋之际,壮医理论已处于萌芽状态,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09.html

第八第一壮医解剖学知识意义_【中医宝典】

...如第五第一所述,壮族聚居地区北宋年间曾发生了一次对56个被杀义军进行尸体解剖事件,根据解剖所见绘下了《欧希范五脏图》,对人体脏腑组织结构有了较准确详细描绘。这是有记载我国医学史上第一张实绘人体解剖图。在解剖过程中还从医学角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38.html

第三壮族医药起源(远古-先秦)_【中医宝典】

...第一 医药萌芽21 第二 从考古发现来探讨壮医针刺疗法起源22 第三节 花山崖壁画早期壮族医药23 第四 壮医早期医疗卫生活动文献记载24 第五 卫生保健意识萌芽25 第六 壮医外治疗法起源25 第七 药食同源26...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93.html

第四 第二 药知识积累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秦至隋代瓯骆地区经济发展首先是农业发展,铁器和牛耕使用、水利灌溉、耕作方法改进、耕种面积扩大、田间施肥优良稻谷品种培育引进等,促进了农业发展,使壮族地区水稻种植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晋人郭义恭《广志》一书记载西晋时期水稻...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31.html

早期农业对医药促进作用(1)_【中医宝典】

...壮族地区早期农业特点是稻作为本。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根据考古资料和史籍有关野生稻分布记载以及考察研究,认为亚洲栽培稻起源于从中国杭州湾到印度阿萨姆邦这一广阔半月形地带。壮族所居岭南地区 , 气候温暖 , 雨量充沛 , 土地肥沃 ,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83.html

医学史_【中医宝典】

...第一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医药关系 第一 壮族来源 壮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土著民族。早在远古时代,今壮族地区已有人类居住、繁衍。迄今发现柳江人、麒麟山人、西畴人等近20处人类化石地点,10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桂林甑皮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76.html

共找到1,131,0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