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与壮医药关系(2)_【中医宝典】

...先秦时期 , 壮族社会还处于部落联盟时代 , 壮民思想信念主要是巫文化。因此 , 当时政权、法规、人生习俗、文学艺术及医药等都受巫文化所制约 , 元怪乎巫医在这一历史时期是普遍存在 ( 在本章第二节已详细论述 ) 。随着历史发展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73.html

第一四节壮族社会历史一些特点(2)_【中医宝典】

... 这无疑有效地促进了壮族地区社会和文化发展和进步。在这壮汉文化相互渗透过程中 , 壮族医药受到汉文化 , 尤其是中医学重大影响 , 在原有壮族医药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 , 吸收了中医阴阳、气血、 脏腑等理论 , 充实了壮医药独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72.html

七节 壮医理论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出现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壮族医药经过漫长发展历史,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体系,出现了有关壮医药方面著作。 这一时期壮医药在药物、病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得到了初步总结。 药物方面,如前所述,明代林富、黄佐编纂《广西通志》记载广西盛产...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2.html

三节 方剂学萌芽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虚心向当地医者学习,亲自品尝,并自采、自种、自制药物。柳宗元博采当地医药经验,结合自身治疗经历,编纂了《柳州救死方》。宋代一些本草提到该书病案如下: 疔疮案:柳宗元到柳州第二年,患疔疮,病情日益加剧,曾敷用多种药物,仍不见效。经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3.html

七节对壮族保健巨大贡献_【中医宝典】

...使用为热熨法、灸治法等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干栏建筑 干栏式民居建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实际上,壮族先民瓯骆民族干栏式建筑,比文献记载还要早得多。如八节所述,这房屋是壮族先民在潮湿多雨,瘴雾弥漫,毒蛇猛兽出没恶劣环境下求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44.html

第二第二节巫文化与壮医药关系(1)_【中医宝典】

...分"内治"、"外、治"两大法,外治法内容丰富多彩,常用有30多种;⑨用药喜欢强调"药补不如食补"、"同气相求",进补多进血肉之品等。(详细内容见) 、药物研究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广西就已经开展了中草药调查工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60.html

九节 壮乡药市形成及作用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有关。 笔者随广西中医学院医史文献室《壮医研究》课题组,于1983年11月及1984年6月,两次对靖西县壮族民间医药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中关于靖西壮乡药市基本情况如下: 一是固定在端午节举行。《靖西县志》载:"五月五日,家家悬艾虎,持...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0.html

第一节 壮医理论萌芽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壮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对壮族医药学起着积极推动作用。随着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陶针、金针等治疗方法广泛使用,壮医药知识也由零星积累逐渐系统化,大约在唐宋之际,壮医理论已处于萌芽状态,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8.html

第二节 从考古发现来探讨壮医针刺疗法起源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方法,故名。其中瓷质陶完可以作为陶针原料来源,这就为壮族先民在远古时代使用陶针提供了有力佐证。 1985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广西武鸣县马头乡(壮族聚居地区)西周末年至春秋古墓中,出土了2枚青铜浅刺针(其中1枚出土时已残断)。针体通长...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23.html

五节理论特点_【中医宝典】

... ()关于"毒药" 毒药包括"致毒药"和"解毒药"(具体内容见)。1976年,广西考古工作者在贵港市罗泊湾一号墓发现有7个殉葬人,经鉴定,均无伤痕及骨折,其死因可能是毒杀。这就是当地壮族地区使用毒药杀人例子。壮族地区毒药之多由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42.html

共找到1,114,2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