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机构负责管理地方医药和救济、诊疗贫穷患者。《北海杂录》云:"太和医局,设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亦广西商人协力敛赀,藉行善举。与广仁社相通一气者,专为赠医施药舍馆事,局有永远管理四人,另每年公举总理四人……聘请医师驻局,七点至十-点,...
...壮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对壮族医药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陶针、金针等治疗方法的广泛使用,壮医药知识也由零星积累逐渐系统化,大约在唐宋之际,壮医理论已处于萌芽状态,其...
...诊,这些诊法均具有壮医特色(具体内容见第六章第四节)。 治疗方面,壮医有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内治法既有对症治疗,亦有对因治疗。其特点是,以辨病为主,用药简便,专病专方。壮医在治疗方面的特点是外治法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病证都可采用外治法,或...
...、水毒、蛊毒多 ; 三指岭南先民在狞猎、战争中利用草毒、蛇毒制成的毒箭多。 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 , 壮族先民总结出了许多治疗痧、瘴、毒等病症的方法 , 发现了大量有效的药物 , 尤其是动物药、毒药和解毒药。由于气候炎热、草木旺盛 ,...
...第一节 壮医药的萌芽21 第二节 从考古发现来探讨壮医针刺疗法的起源22 第三节 花山崖壁画与早期的壮族医药23 第四节 壮医早期医疗卫生活动及文献记载24 第五节 卫生保健意识的萌芽25 第六节 壮医外治疗法的起源25 第七节 药食同源26...
...壮医分科的出现较晚,而且分科只是相对而言,并不彻底,这和中医的情况有些相似。据文献记载(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医在战国时期已出现分科,扁鹊入乡随俗,或为带下医(妇科),或为耳目痹医(五官科),或为小儿医(儿科),早于扁鹊四五百年的...
...良好的条件。(具体内容见第六章第四节) 《观甲诊病》之壮医诊法专著的出版及一些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壮医诊法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有些学者对壮医独特的诊法进行临床观察研究,以探讨其临床价值。如李彤等用壮医甲诊法诊断229例...
...壮医针灸之法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详见第六章第六节),大大地丰富了中医针灸疗法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自1986年被挖掘整理应用以来,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验证,已被认定确为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疗法,现已被推广到全国20多...
...秦至隋代瓯骆地区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农业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水利灌溉、耕作方法的改进、耕种面积的扩大、田间施肥及优良的稻谷品种的培育与引进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壮族地区的水稻种植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晋人郭义恭《广志》一书记载西晋时期水稻...
...两药为当时著名的解毒药。 2.玳瑁。"玳瑁,寒,无毒,主解岭南百药毒。俚人刺其血饮,以解诸药毒。大如扇,似龟甲,中有文,生岭南海畔,山水间。"这是玳瑁入药的最早记载,也是壮医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壮医除了使用玳瑁血生饮解毒外,据《岭表录异》介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