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壮医解剖学知识意义_【中医宝典】

...如第一节所述,壮族聚居地区北宋年间曾发生了一次对56个被杀义军进行尸体解剖事件,根据解剖所见绘下了《欧希范五脏图》,对人体脏腑组织结构有了较准确详细描绘。这是有记载我国医学史上第一张实绘人体解剖图。在解剖过程中还从医学角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38.html

第二 第一节 壮族地区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与壮医药关系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水毒、蛊毒多 ; 三指岭南先民在狞猎、战争中利用草毒、蛇毒制成毒箭多。 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 , 壮族先民总结出了许多治疗痧、瘴、毒等病症方法 , 发现了大量有效药物 , 尤其是动物药、毒药解毒药。由于气候炎热、草木旺盛 ,...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07.html

第一节 壮医药萌芽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医药一样,源远流长。 火使用,为壮医灸法产生奠定了基础,促成了壮医灸法萌芽。人们在烤火取暖时,有时会发现某些疾病减轻甚至消失,经过无数次经验积累,壮族先民便逐渐认识到火灸治疗作用,故壮医灸法应是伴随着壮族先民对火使用而产生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29.html

四节 壮医早期医疗卫生活动及文献记载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从前两所述我们得知,壮医是客观存在,而且在早期与汉医几乎是同步发展,甚至在部分领域还处于领先地位。例如,武鸣县马头乡西周末年至春秋古墓中出土2枚青铜浅刺针,表明了壮医针刺疗法在这时期业已使用,而且是最早使用,无怪乎《素问》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27.html

第一节壮医理论萌芽_【中医宝典】

...壮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对壮族医药学起着积极推动作用。随着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陶针、金针等治疗方法广泛使用,壮医药知识也由零星积累逐渐系统化,大约在唐宋之际,壮医理论已处于萌芽状态,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09.html

五节 医疗制度医疗机构建立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壮族地区医疗制度医疗机构建立都较晚,据文献记载,大约在宋以后才建立。 11世纪中叶,广西爆发了壮人侬智高领导有壮汉等民族人民参加反宋起义。根据新出土元碑《故大师白氏墓碑铭并序》考释,白居易后代白和原,在广西参加了这次起义,当过"...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7.html

六节壮医分科出现_【中医宝典】

...壮医分科出现较晚,而且分科只是相对而言,并不彻底,这中医情况有些相似。据文献记载(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医在战国时期已出现分科,扁鹊入乡随俗,或为带下医(妇科),或为耳目痹医(五官科),或为小儿医(儿科),早于扁鹊四五百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14.html

八章壮医药对我国传统医学民族保健贡献_【中医宝典】

...巨大贡献,而且现在乃至将来仍然是壮乡人民赖以防病治病主要武器之一,相信它今后将会为56个民族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健康繁衍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节 壮医解剖学知识意义75 第二节 针灸疗法先驱75 三节 丰富药物学知识76 四节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37.html

三节 花山崖壁画与早期壮族医药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110°,半蹲式,两膝关节弯成90°~110°,两腿向后弯曲,两手向上伸张等舞蹈动作,显然有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等保健作用。利用舞蹈导引气功等方法防治疾病,是古代传统壮医一大特色。有学者将之与春秋战国时期带气功铭文玉佩长沙马王堆汉墓导引...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26.html

壮族医药初步形成与发展(唐宋~民国)_【中医宝典】

... 丰富多彩壮医诊疗技法35 五节 医疗制度医疗机构建立35 六节 壮医分科出现37 壮医理论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出现37 八节 壮医预防方法38 九节 壮乡药市形成及作用39 十节 名医涌现40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85.html

共找到955,1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