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足跟痛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范畴,与肾虚、寒湿、气虚、血瘀有关。 秦伯未在《中医临证备要》中指出:“足跟疼痛,不红不肿,不能多立、多走,属肝肾阴血不足,虽系小病,治宜峻补。”虽然足部肌肉、筋骨交错,足跟痛的病因亦不相同,但肾主骨生髓,足少阴肾经“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562.html

症·证·病_【中医宝典】

...“证字的正写应作‘證’,……习惯上多因简化借用,……以证代證。也有写作‘症’字,系證字的俗写”(秦伯未等《临证备要》1973年第二版)。可见,“证”是“證”的简化,“症”是“證”的俗写。《现代汉语词典》证明:症(證),病症,症状;证(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979.html

历史的经验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实际是不懂得经典的价值。”无独有偶,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亦强调,要做好一个中医临床医生,每年应拿出三个月的时间来温习经典。蒲老、秦老的经验与诫训,值得我们重视。已故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是我非常景仰的一位老师,林老不但理论上有心得,而且...

http://qihuangzhishu.com/145/23.htm

太阳病机条文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证与症现在的许多人也分不清,有必要在这里稍作说明。症读第四声,意为疾病之症状或症候。症为今用字而非古字,第四声的症亦非繁体之简写,故《说文》、《康熙》皆未载此症字。且声符正字亦无简繁之别。秦伯未认为证症二字无别,可以通用。而从证症二字的造字...

http://qihuangzhishu.com/145/99.htm

清末民初中医名家丁甘仁传记_【中医宝典】

...学生,佼佼者颇不乏人。程门雪、黄文东、王一仁、张伯叟、秦伯未、许半龙、章次公、王慎轩等中医名家,均为早期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高材生。1920年,丁甘仁又发起成立“国医学会”,首次把中医师组织起来,相互切磋,开团结协作之风。为了加强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94.html

谢利恒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该校校长。谢氏制定课时,编写讲义,亲自授课,从学弟子甚众,如秦伯未、张赞臣等都出其门下。他一生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近贤陈存仁撰《谢利恒先生传记》中有云:“凡同道中有一长可取者,辄乐与周旋,罔论儒医世医,即草泽铃医,亦殷勤询访讨论,不肯放弃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xieliheng/index.html

即论书法亦传人——名医书法佳话_【中医宝典】

...极为古拙。今太原汾河岸边有碑林公园,所收俱是青主墨宝。 近代名医而善书法者更如群星灿烂,光耀杏林,比如范文甫、谢利桓、丁甘仁、恽铁樵、王仲奇、肖龙友、施今墨、顾筱岩、徐小圃、秦伯未、程门雪、严苍山、陈道隆等,书法皆臻上境,他们留下的方笺,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39.html

即论书法亦传人-—名医书法佳话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极为古拙。今太原汾河岸边有碑林公园,所收俱是青主墨宝。 近代名医而善书法者更如群星灿烂,光耀杏林,比如范文甫、谢利桓、丁甘仁、恽铁樵、王仲奇、肖龙友、施今墨、顾筱岩、徐小圃、秦伯未、程门雪、严苍山、陈道隆等,书法皆臻上境,他们留下的方笺,都...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15.html

陈存仁生平和他的《乐天长寿辞》_【中医宝典】

...振兴中医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功不可没。执业沪港,学验俱丰,出版著作近30种,早年即被视为中医界之“奇才”,堪称一代名医。在30和40年代里,他的《医家座右铭》言医者准则,由秦伯未隶书写就,珠联璧合,广为流传(见《中医文献杂志》1998年第3...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95.html

希白传医授吴炳,良夫承业继树人_【中医宝典】

...者不绝,行医三十余年,因忙于诊务,未能著述,惟留《颖川医案》十二册,系门人孙凤翔、徐石年、陈昌年等随诊记实,后由其子陈可南整理,留存用以示教后学,部份医案秦伯未先生曾选入《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而得窥鳞爪,为系统整理其学术经验,省卫生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35.html

共找到1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