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预防_破伤风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复种1次。以后每隔2年可加强注射1次1ml,直至入学前以保持抗体水平。对未进行过破伤风主动免疫军人及易受伤职业工作者,可采用磷酸铝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进行人群免疫,具有经济安全有效特点。方法为第1年肌内注射2次,每次0.5ml,间隔4~...

http://jb39.com/jibing-yufang/PoShangFeng264743.htm

新生儿破伤风病因病理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新生儿(neonataltetanus)是由于接生时脐带消毒不严,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疾病。临床以唇青口撮,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甚至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特征。起病多在出生后第4~6天或第7天,故又称“四六风”、“...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399.html

伤口感染会导致死亡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侵入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之中,对环境有很强抵抗力。创伤时其可污染深部组织,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8.html

新生儿破伤风_新生儿破伤风原因、新生儿破伤风怎么办_查症状_【疾病大全】

...新生儿破伤风(tetanus of newborn)是由破伤风厌氧芽孢梭菌由脐部侵入引起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

http://jb39.com/zhengzhuang/XinShengErPoShangFeng340218.htm

儿童慎打“破伤风”抗毒素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因此外伤发生率相当高,为了预防发生,就诊时家长常要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即tat。 tat是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盐析法制得液体或冻干抗毒素球蛋白制剂,用于治疗及预防破伤风。tat虽然有预防破伤风发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25.html

破伤风病因病理说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5微米。在培养基中增殖破伤风杆菌周围有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荚膜。经过24~48小时之后,菌体一端形成鼓槌状芽胞。菌体易被杀灭,而芽胞抵抗力强,在100℃蒸气中1小时或在5%石炭酸中10~12小时尚能存活,但高压蒸气(120℃)10...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393.html

破伤风防治_【中医宝典】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急性感染,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导致肌肉阵发性和强直性痉挛。重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甚至死亡。而且,伤口越深,危害越大。因此,必须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一般而言,破伤风潜伏期为6~10天,也有少数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138.html

新生儿破伤风预防_新生儿破伤风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新生儿破伤风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和健康主要疾病,一旦感染,治疗比较困难,但新生儿破伤风完全可以进行有效预防。新生儿对破伤风杆菌普遍易感,所以应: 1.新法接生 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应将剪刀用火烧红、冷却后或用2%碘酒涂剪刀待干后断脐,线绳也...

http://jb39.com/jibing-yufang/QiFeng261857.htm

破伤风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破伤风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杆菌及其毒素都不能侵入正常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如炎器伤、开放性骨折、烧伤,甚至细小伤口如林刺或锈钉刺伤,均有可能发生破伤风破伤风也见于新生儿未经消毒脐带残端和消毒...

http://jb39.com/jibing-bingyin/PoShangFeng264743.htm

破伤风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破伤风_查疾病_【疾病大全】

...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4.轻微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 5.局部型破伤风,肌肉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鉴别 1...

http://jb39.com/jibing-zhenduan/PoShangFeng264743.htm

共找到847,7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